谚语言而有信的上一句是什么

高中知识
2022/1/6
1.言而有信的上一句是什么
“言而有信”上一句是“与朋友交”。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2.“言而有信”上一句是什么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拼音】:yǔ péng yǒu jiāo yán ér yǒu xìn
【解释】:
1.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恪守信用。
2.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与朋友交往,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3.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不能够说话不算话,要让朋友觉得你是个靠的住的人。
《论语·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造句】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3、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四库全书,文化典籍;温故知新,学而常思;尊师敬长,入孝出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行有余力,乐助邻里;至诚之道,博厚崇礼;匡扶正义,修身律己!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不学,吾谓之学矣。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东莞的一些商场、企业创造性地通过洗手间惊现了道德名言,让中华文化精粹得以传播。
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言而有信上一句是啥上一句:与朋友交。
意思: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读音: yán ér yǒu xìn
出自:先秦·孔子及弟子《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讲信用的人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一诺千金 [ yī nuò qiān jīn ] 答应一句话有千金的价值。形容说话算数,很讲信用。诺:诺言。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翻译:得到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个诺言有价值。
2、信誓旦旦 [ xìn shì dàn dàn ] 誓言诚挚可信。旦旦:诚恳的样子。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翻译: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
4.言而有信前一句是什么”言而有信“的前一句是”与朋友交“。
此句出自《论语》的《学而》篇,原文节选如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改变其态度;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不遗余力;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谚语言而无信后面一句是什么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信:信用。
其:代词,他。
可:可以、行。
輗(ní):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 缚轭以驾牛者。”
軏(yuè):马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朱子集注》称“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
何以:以何,凭什么。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朱子集注》称“车无輗軏,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扩展资料
《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的微言大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6.有关言而有信的名言警句一、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西塞罗
二、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三、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四、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五、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六、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七、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鲁迅
八、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九、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十、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十一、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十二、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哈代
十三、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十四、诚信是心灵与心灵间最默契的对话。
十五、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十六、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十七、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斯宾诺莎
1.遵守诺言,恪守信用.诚实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国无诚信不兴,家无诚信不荣.诚实是最大的财富.
2.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源.做官凭印,做人凭信.失信之后是失败.
3.虚伪恶之源,诚信人之本.制假贩假,害群之马.实言实行实心,无不乎人之理.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
4.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一句谎言会毁掉一个正直的人的全部名誉.言必行,行必果,碱不然,小人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活得光明磊落.人生第一次要求,就是光明与真实.
5.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君子不失信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吁于人.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6.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讲真话的人,有人不喜欢,但还讲。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他是一切智谋的基本条件。国无诚信不兴,这无诚信不荣。谎言比狼更可怕。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成语、俗语是什么季布一诺 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季路一言 比喻信用极好。
出处:《左传·哀公十四年》:“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
君子协定 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后亦用为事先约定的套语。又称作“绅士协定”。
啮血沁骨 形容极端诚信。
出处: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千金一诺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脩辞立诚 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出处:语出《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颖达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一诺无辞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出处:清·张南庄《何典》第四回:“再没有再荐便宜的了,如何不肯?一诺无辞,就同六事鬼去拣了一个黄道好日。”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一言千金 一句话价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价值。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允执其中 允:诚信;执: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谚语言而有信的上一句是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谚语言而有信的上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