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罪有应得雷同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与罪入人心相似的成语
深入人心
shēn rù rén xīn
【解释】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作褒义。多用在对思想、言论、路线、政策等的评价方面。一般作宾语。
【辨形】心;不能写作“新”。
【近义词】家喻户晓
【反义词】不得人心
【例句】
(1)只有使人口政策~;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
(2)党的富民政策~;广大人民积极响应。
2.自作自受相似的成语自作自受相似的成语
自作自受相似的成语
1.自食其果、zì shí qí guǒ
释义: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近义词
自投罗网 咎由自取 自取灭亡 作法自毙
作茧自缚 自掘坟墓 玩火自焚 多行不义必自毙 自作自受
示例: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2.自讨苦吃、zì tǎo kǔ chī
释义: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 处:明·张岱《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殷殷防护,日夜为劳,是无知老贱自讨苦吃者也。”
语 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寻烦恼
3.自投罗网、zì tóu luó wǎng
释义:投:进入;罗网:捕捉鱼鸟的器具。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
出处: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诗:“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宋·苏轼《策别十七·去奸民》:“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罗网而后取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自取灭亡、自作自受、飞蛾扑火
4.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
释义: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咎由自取 自取其祸 画地为牢 裹足不前
停滞不前 作法自毙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故步自封 多行不义必自毙 自讨苦吃 自作自受
示例:你把问题看得太复杂,想得太多,反而不敢动手,真是作茧自缚。
5.咎由自取jiù yóu zì qǔ
释义: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出处:《三国志·刘封等传评》:“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近义词:罪有应得 自取其祸 作法自毙 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自作自受
示例:巴博这是咎由自取,其他的独裁者和暴徒应该留神了。
6.玩火自焚wán huǒ zì fén
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释义: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近义词:咎由自取 自取灭亡 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示例: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与罪有应得雷同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与罪有应得雷同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