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遇重阳谚语出处

高中知识
2022/1/6
1.什么是霜降对重阳,有什么典故
说说“霜降”,太阳位于黄 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农历九月的中下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
北方谚语“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今年,霜降提前了,在重阳的同一天,按千百年农事总结,来年收成不好,因此江西赣州一带就有“霜降对重阳,来年饿死少年郎”的说法。也因为收成不好,为了囤积粮食、掠夺资源引发争端和战争,古戏文唱道:“霜降赶重阳,平地起战端”(此处的“赶”,意思是赶在同一天了)。因此,在江南一带及其以南各地,粮食比较充裕的人家,怕北方的灾民、流寇哄抢粮食,就举家上山避祸,每家每户都不冒炊烟,告诉他人“我家也断炊了”,没有粮食给你们抢,而有些没有来得及离开的人家,因炊烟的出卖,导致被洗劫一空,因此就有了“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的结局。这句话广为流传,警示其他村舍,不单是重阳这天不能起炊烟,而是在饥荒、战乱还没有结束的这段时间都应避祸。在重阳时节举家上山避祸,到后来在风调雨顺、太平盛世时节,就逐步演变成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这是说的正史,还有民间传说。据传,远古时期,“霜降”与“重阳”均是天上的两员猛将,骁勇善战,一日,两将不知何因,引起争端,打了起来,从天上战至人间,从人间复又天上,只战得天昏地暗,重阳渐渐不敌,躲进人间一柴灶内,重阳性为火故在灶内很安生很惬意,而霜降性为水,无法入灶捉拿重阳,性情渐躁,遂起一计,看见冒炊烟的烟囱都给堵上,逼重阳出来再战,可怜了正在烧火做饭的人家,烟囱堵上,家中烟熏火燎,被熏死的、房屋着火被烧死的,不计其数。因而有了“霜降赶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此处的“赶”,意思就是追赶了)。”
知道了这些来由,你还会在重阳这天,为了不烧火而以熟食充饥吗?
其实,我们很多传统节日,均与历史渊源有关系。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民众为了在捞起其尸体之前,不让鱼儿食其肉,家家户户用竹叶糯米包裹蒸熟后投到江中喂鱼,以后就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裹食粽子。八月十五,被分户奴役的人们,用面饼裹着密信,传递起义消息,最终一举获得自由、举家团圆,以后就演变成中秋节家家户户互送月饼祝贺团圆。
每逢传统节日,在准备鸡鸭鱼肉大餐时,别忘了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精神食粮。
“霜降对重阳,万家和睦万家祥”!!!
2.关于霜降的谚语1、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寓意:霜降时节撒下的种子,立冬之时就能长出苗子。提醒人们不要耽误农时。
2、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寓意:到了霜降时节,就要把地里的葱给收回家去,不然打9天会把地里的葱给冻坏。
3、霜降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寓意:霜降之时,较严重的降霜会把棉株给冻坏,因此要赶在降霜之前将棉花采收完毕,不然会受较大的损失。
4、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寓意:寒露时节收获番薯太早,立冬却太迟,霜降时节正是收获地里番薯的好时候。
5、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寓意:霜降之时,差不多就要采摘棉花了,轻薄的霜花对棉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可是厚大的霜花就会对棉花造成破坏。
扩展资料: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
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意思是说秋天的林子一片枯黄,只有木莲花还是绽放着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霜降
3.霜降的谚语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
霜降无雨露水大
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霜降下雨连阴雨,霜降不下一冬干
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
霜降无霜一冬干
霜降见霜,立冬见冰
霜降见霜,小雪见雪
霜降打了霜,来年烂陈仓
霜降见霜,米烂陈仓
霜降有霜,稻像霸王
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4.重阳透霜降十家烧火九家亡是吗客家是古时候的中原移民,现在只有部分客家地区保留这个习俗~原因和典故如下:
北方谚语“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今年,霜降提前了,在重阳的同一天,按千百年农事总结,来年收成不好,因此江西赣州一带就有“霜降对重阳,来年饿死少年郎”的说法。也因为收成不好,为了囤积粮食、掠夺资源引发争端和战争,古戏文唱道:“霜降赶重阳,平地起战端”(此处的“赶”,意思是赶在同一天了)。因此,在江南一带及其以南各地,粮食比较充裕的人家,怕北方的灾民、流寇哄抢粮食,就举家上山避祸,每家每户都不冒炊烟,告诉他人“我家也断炊了”,没有粮食给你们抢,而有些没有来得及离开的人家,因炊烟的出卖,导致被洗劫一空,因此就有了“霜降对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的结局。这句话广为流传,警示其他村舍,不单是重阳这天不能起炊烟,而是在饥荒、战乱还没有结束的这段时间都应避祸。在重阳时节举家上山避祸,到后来在风调雨顺、太平盛世时节,就逐步演变成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这是说的正史,还有民间传说。据传,远古时期,“霜降”与“重阳”均是天上的两员猛将,骁勇善战,一日,两将不知何因,引起争端,打了起来,从天上战至人间,从人间复又天上,只战得天昏地暗,重阳渐渐不敌,躲进人间一柴灶内,重阳性为火故在灶内很安生很惬意,而霜降性为水,无法入灶捉拿重阳,性情渐躁,遂起一计,看见冒炊烟的烟囱都给堵上,逼重阳出来再战,可怜了正在烧火做饭的人家,烟囱堵上,家中烟熏火燎,被熏死的、房屋着火被烧死的,不计其数。因而有了“霜降赶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
5.霜降那天有句农谚是怎么说的霜降-农谚 夏雨少,秋霜早。 夏雨淋透,霜期退后。
秋雨透地,降霜来迟。
秋雁来得早,霜也来得早。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
霜重见晴天。
严霜出毒日,雾露是好天。
浓霜毒日头。
霜后暖,雪后寒。
一夜孤霜,来年有荒;多夜霜足,来年丰收。
霜降降霜始(早霜),来年谷雨止(晚霜)。
雪打高山霜打洼。
严霜单打独根草。
秋雁当头叫,必有大风到。
晚稻就怕霜来早。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霜降后降霜,稻谷打满仓。
霜降前,薯刨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地燥打洞,地潮搭棚。
瓜窖糟,如仓倒。
鲜瓜烂,饭丢半。
地瓜要坏,快切快晒。
作物霜后有表现:地瓜秧最明显,棉花处中间,蓖麻是硬汉,大白菜有霜无霜它不管,一个月后才被
砍。
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
轻霜棉无妨,酷霜棉株僵。
早春棉,减产少,夏棉霜早不得了。
霜后还有两喷花,摘拾干净把柴拔。
时间到霜降,种麦就慌张。
霜降,瞎撞。
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
缺苗补,密苗间,麦苗匀全才增产。
密了穗子小,秆软容易倒。
稀了穗头少,产量就难保。
以籽定苗,以苗定蘖,以蘖保穗。
芒种黄豆夏至秧,想种好麦迎霜降。
望近霜降好种麦。
迎伏种豆子,迎霜种麦子。
霜降播种,立冬见苗。
坝里霜降点。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晚麦不过霜降。
霜降前,要种完。
麦不让霜。
湿地无晚麦。
霜降拢菜(白),立冬起菜。
霜降拔葱,不拔就空。
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地冻萝卜长。
复收拣起地里粮,积少成多堆满仓。
丰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复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
复收一亩数量少,万亩复收不得了。
宁可吃到肚里,不可瞎到地里。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扁担不扎,两头溜塌。
秋天弯弯腰,强似冬天转三遭。
出门带镰刀,回来挑一挑。
上洼不空手,回来不空篓。
出门样样收,回来过遍手,该喂牛的喂牛,能编篓的编篓,最后剩下入灶口。
留地不种麦,快着耕起来。
秋冬耕地如水浇,开春无雨也出苗。
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
霜降来临温度降,罗非鱼种要捕光,温泉温室来越冬,明年鱼种有保障。
种完麦,忙完秋,快采藕。
种完麦,忙完秋,割苇蒲,采鸡头(米)。
最有名的一句:霜降杀百草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霜降遇重阳谚语出处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霜降遇重阳谚语出处》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