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1.谚语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谚语修辞浅析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工作、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以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

特别是谚语中不自学的融入的修辞格,充分显示了谚语独特的艺术魁力。现不妨让我们来分析欣赏一下。

①幼年时学习的如同石上的雕刻。 ②锻炼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③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④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⑥拉大拉大旗,做虎皮。

作为基本修辞格之一的比喻在谚语中规格齐全,品种多样:①②句是明喻,③④句是暗喻,⑤⑥句是借喻。 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①打拳跑步舞剑,健康要靠锻炼。 ②锻炼胜吃灵芝草,经常锻炼身体好。

上例①中的“打拳”、“跑步”、“舞剑“是运动项目中的三种,在这里借代了运动项目的全部。②句中的“灵芝草”是中草药的一种,在这里用以借代全部药物。

由此可见,借代修辞格在谚衙中也有所体现 。 ①凡事若能按时做,一日能抵三天用。

②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③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以上三例,将每一种行为的结果都进行了夸大,显然是夸张修辞格的运用。 ①跑跑跳跳浑身劲,不走不动多生病。

②比耕比种定富裕,比吃比穿必贫穷。 以上两例,每一句都把对立的行为及对立的结果并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是对比修辞格的运用。

①运动运动,百病难碰。 ②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

③明天再明天,永远难实现。 ④有鸡也天亮,没鸡也天亮。

上面四例是反复修辞格的两种基本格式:①②例为连续反复,③④例为间隔反复。 ①谁抛弃时间,时间就抛弃他。

②万物都有时,时来不可失。 ③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以上三例,前句的结尾便是后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又说理透彻,是顶真修辞格在谚语中的运用。 ①马在软地里易失蹄,人在甜言里易上当。

②大海不怕雨水多,好汉不怕困难多。 ③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

④丝不织,不成网;铁不炼,不成钢。 ⑤懒惰催人老,勤劳可延年。

⑥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以上六例,从意义上看,①②句属于相近的,③④句属于相对的,⑤⑥句属于相反的。

但无论那一种类型,其结构、字数都相同,显然是运用了对偶修辞格。 ①时间是最伟大、最公正、最天才的裁判。

②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以上两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只不过例①句是词语的排比,例②句是句子的排比。

①哪个猫儿不吃腥,哪个老虎不伤人。 此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格,强调说明坏人本性难改的道理。

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 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练性 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 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

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 (二) 口语性。

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

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谚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

例如“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指表面上非常亲热,实际上却凶狠无情、暗下毒手。 “按着葫芦抠子儿”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人讲真话。

这类谚语具有极强的意蕴,能够启发读者由此物到彼物,进而体会其中的道理。 (。

2.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浅析中国人的修辞观

一、常用谚语及解释: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二、歇后语及解释:1、扁担无钩——两头滑(比喻圆滑,怕负责任,碰到问题绕道走。)

2、扁担挑木——心挂两头(比喻既惦念这个,叉挂念那人。)3、扁担挑灯笼——两头明(比喻双方都公开。

或指双方眼力都好。)4、蛮质的鸡蚤——臭在里面(比喻本质坏。)

5、闭门造车——自作聪明。

3.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中浅析中国人的修辞观

一、常用谚语及解释: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二、歇后语及解释:

1、扁担无钩——两头滑

(比喻圆滑,怕负责任,碰到问题绕道走。)

2、扁担挑木——心挂两头

(比喻既惦念这个,叉挂念那人。)

3、扁担挑灯笼——两头明

(比喻双方都公开。或指双方眼力都好。)

4、蛮质的鸡蚤——臭在里面

(比喻本质坏。)

5、闭门造车——自作聪明

4.谚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手法同一种的句子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藏得好,丢不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眼不见,心不想

5.谚语和修辞的关系是什么

谚语修辞浅析 谚语是人们在长期工作、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智慧的结晶,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以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

特别是谚语中不自学的融入的修辞格,充分显示了谚语独特的艺术魁力。现不妨让我们来分析欣赏一下。

①幼年时学习的如同石上的雕刻。 ②锻炼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③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 ④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⑥拉大拉大旗,做虎皮。

作为基本修辞格之一的比喻在谚语中规格齐全,品种多样:①②句是明喻,③④句是暗喻,⑤⑥句是借喻。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①打拳跑步舞剑,健康要靠锻炼。 ②锻炼胜吃灵芝草,经常锻炼身体好。

上例①中的“打拳”、“跑步”、“舞剑“是运动项目中的三种,在这里借代了运动项目的全部。②句中的“灵芝草”是中草药的一种,在这里用以借代全部药物。

由此可见,借代修辞格在谚衙中也有所体现 。 ①凡事若能按时做,一日能抵三天用。

②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③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以上三例,将每一种行为的结果都进行了夸大,显然是夸张修辞格的运用。 ①跑跑跳跳浑身劲,不走不动多生病。

②比耕比种定富裕,比吃比穿必贫穷。 以上两例,每一句都把对立的行为及对立的结果并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是对比修辞格的运用。

①运动运动,百病难碰。 ②日日走能行千里,时时学能破万卷。

③明天再明天,永远难实现。 ④有鸡也天亮,没鸡也天亮。

上面四例是反复修辞格的两种基本格式:①②例为连续反复,③④例为间隔反复。 ①谁抛弃时间,时间就抛弃他。

②万物都有时,时来不可失。 ③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以上三例,前句的结尾便是后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又说理透彻,是顶真修辞格在谚语中的运用。 ①马在软地里易失蹄,人在甜言里易上当。

②大海不怕雨水多,好汉不怕困难多。 ③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

④丝不织,不成网;铁不炼,不成钢。 ⑤懒惰催人老,勤劳可延年。

⑥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以上六例,从意义上看,①②句属于相近的,③④句属于相对的,⑤⑥句属于相反的。

但无论那一种类型,其结构、字数都相同,显然是运用了对偶修辞格。 ①时间是最伟大、最公正、最天才的裁判。

②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以上两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只不过例①句是词语的排比,例②句是句子的排比。

①哪个猫儿不吃腥,哪个老虎不伤人。 此例运用反问的修辞格,强调说明坏人本性难改的道理。

谚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点。有人曾说,谚语得具备三个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风趣),这是对谚语特点总的概括。

但实际上看来这远远的不够,谚语的涉及面还要广阔得多,它触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征。因此,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谚语的语言特点。

具体来看,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练性 有句话说得好“泉水最清,谚语最精”。谚语“以片言明百意”,从而避免了说教式的冗言赘语,鲁迅谓之“炼话”。

这种精练性是从句式上而言的,谚语的句式整齐,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单句形式如“没有不透风的墙”,“趋热好打铁”,“一个将军一个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阐述了一些简单而又普遍的真理。

在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言浅意深,常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单句并列组合成的复句式谚语,根据组合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单句依靠语序直接组合而成,多为两个单句组合,也有三四个单句组合的形式;另一类是借助关联词组合而成。

前一类如“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着出家人”,“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等,后一类如“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便是如此。其中“宁可……不可……”表选择关系,“虽”表转折。

谚语中还有一些紧缩复句的习用格式,或两部分压缩在一起,取消中间语音停顿,如“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见兔子不撒鹰”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谓语动词“犹如”;“无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语等等,这样就使得句子更加紧凑和齐整。 (二) 口语性。

谚语多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多是人民大众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带有浓重的口语性。例如我们常说的“瞎猫碰着死耗子”,“兔子不吃窝边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是苦虫,不打不行”,“死猪不怕开水烫”,“放长线钓大鱼”等等。

虽然用语比较粗俗,却是实实在在挂在嘴边,流于民间的,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谚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它的通俗,还体现在它善于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来进行描述,给人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感觉。

例如“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指表面上非常亲热,实际上却凶狠无情、暗下毒手。“按着葫芦抠子儿”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人讲真话。

这类谚语具有极强的意蕴,能够启发读者由此物到彼物,进而体会其中的道理。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浅析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浅析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浅析谚语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 2022/1/5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常州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 2022/1/5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校考线上考试APP操作说明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校考线上考试APP操作说明
常州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 2022/1/5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校考考试须知

常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表演)专业校考考试须知
常州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常州大学 2022/1/5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信息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1/5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官宣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
艺术类招生简章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 2022/1/5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书法学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书法学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 2022/1/5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舞蹈编导(师范)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舞蹈编导(师范)专业(校考)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 2022/1/5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书法学专业校考考生应试须知

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书法学专业校考考生应试须知
江苏师范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江苏师范大学 2022/1/5

湖北美术学院2022年湖北省绘画设计类校考报名公告

各位考生:欢迎报考湖北美术学院!现将我校2022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考试(简称“校考”)湖北省绘画设计类报名事宜公告如下:一、考试安排考生省份类型现场考试时间报名时间考点(地址)湖北省绘画设计类2022年1月15日至16日1.网上报名:2022年1月4日上午10:00开始---1月6日下午17:00截止;2.初选资格查询:2022年1月8日以后;3.网上缴费:2022年1月9日上午10:00开始---1月11日下午17:00截止(备注:准考证下载打印时间:2022年1...
湖北美术学院
艺术类招生简章 湖北美术学院 2022/1/5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1/5

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在黑龙江省艺术类专业校考的通知

关于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在黑龙江省艺术类专业校考的通知
哈尔滨师范大学
艺术类招生简章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1/5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初试合格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初试合格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类专业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 2022/1/5

内蒙古2022音乐联考成绩查询开通时间:2021年12月30日

内蒙古2022音乐联考成绩查询开通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内蒙古音乐联考成绩查询已于2021年12月30日开通。
2022内蒙古音乐联考查分开通时间
内蒙古音乐统考成绩查询时间 2022内蒙古音乐联考查分开通时间 2022/1/5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保送生招生信息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2年外语类保送生招生简章 2022/1/5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保送生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保送生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保送生招生简章
保送生招生信息 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保送生招生简章 2022/1/5

中山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信息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2022/1/5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信息 西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2022/1/5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天津外国语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信息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2022/1/5

江汉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江汉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江汉大学,江汉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信息 江汉大学,江汉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简章 2022/1/5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