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木耳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5
1.有关“木耳”的诗词有哪些
1、《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
唐代:韩愈
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
2、《题请息斋六言》
宋代: 范成大
不惜人扶难拜,非关我醉欲眠。
劳君敬枯木耳,恐汝见湿灰焉。
3、《青县赠潘茂硕》
年代: 明 作者: 袁宏道
竹叶遮人吏,公移只坐销。
印床生木耳,廨含长蔬苗。
贫邑多诗料,闲官有醉僚。
一城不数武,容得几科条。
4、《和食蕨三首》
宋代: 廖行之
根荄蔓衍布山巅,一夕春雷引怒拳。
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
5、《赞三十六祖颂》
宋代: 释印肃
迦那提波针投钵,深契无相心解脱。
辨因木耳再来人,巧幻不亏於毫末。
2.有关耳的谚语和成语【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不堪入耳】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充耳不闻】充:塞住。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春风不入驴耳】比喻好话听不进去。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
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出人口,入人耳】原指两人私下谈话,第三者不会知道。
后多指话一说出口,就会为人们传开。【垂首帖耳】垂:低下;帖:顺从,服从。
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顺从听命的样子。
【垂头塞耳】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窗外有耳】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
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
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东风吹马耳】风吹过马耳边。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东风过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东风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东风射马耳】射:射出。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
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
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盗锺掩耳】后以“盗钟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亦省作“盗钟”。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
形容神情十分专注的样子。【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
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耳鬓相磨】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
形容相处亲密。【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
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明:眼力敏锐。
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耳根清浄】谓耳中不闻胡言乱语或嘈杂声音。常指不闻闲是闲非。
参见“耳根”。【耳后风生】形容驰驱迅速。
【耳红面赤】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耳满鼻满】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耳目导心】耳目:视听。
耳目的熏染,可以启发人心的善恶。【耳目非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
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耳目喉舌】喉舌:泛指说话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
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方针政策的工具。【耳鸣目眩】眩:眩晕。
双耳作响,两眼眩晕。【耳目心腹】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
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耳目一新】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
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耳目之欲】欲:欲望。
满足声色享乐的欲望。【耳目昭彰】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
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耳聋眼黑】人糊涂,昏聩。【耳聋眼花】年老体衰者听力和视力都不好。
也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
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耳濡目及】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濡目击】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耳热眼跳】耳根发热,眼皮跳动。迷信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3.有关“木耳”的诗词有哪些1、《答道士寄树鸡(树鸡,木耳之大者)》唐代:韩愈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回。
烦君自入华阳洞,直割乖龙左耳来。2、《题请息斋六言》宋代: 范成大不惜人扶难拜,非关我醉欲眠。
劳君敬枯木耳,恐汝见湿灰焉。3、《青县赠潘茂硕》年代: 明 作者: 袁宏道竹叶遮人吏,公移只坐销。
印床生木耳,廨含长蔬苗。贫邑多诗料,闲官有醉僚。
一城不数武,容得几科条。4、《和食蕨三首》宋代: 廖行之根荄蔓衍布山巅,一夕春雷引怒拳。
足我穷中八珍味,竹萌木耳更求旃。5、《赞三十六祖颂》宋代: 释印肃迦那提波针投钵,深契无相心解脱。
辨因木耳再来人,巧幻不亏於毫末。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有关木耳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有关木耳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