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优势聚人才,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述评

组织人事
2012/4/7
人才紧缺仍是突出问题到2011年底,宁波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数量为38万人,每万人口中拥有的人才数为696人,而同为计划单列市的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在2002年每万人口中拥有的人才数已分别达3628、1522、787、1312人,宁波与之相差甚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宁波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失去主动。为此,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区域人才高地的目标:到2010年,每万人口中人才数提高到13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也要年均增长15%,达到80万人,从而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不可否认,我市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人才数量大为增加,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剧增。但由于我市原来的人才基础相对较差,高层次人才还相当紧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才数居各计划单列市末位,只有深圳的十分之一,高级职称人才数只占青岛的四分之一。人才的分布也不尽合理,其中占我市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工业,其拥有的人才数还不到全市人才数的四分之一。而200余个紧缺专业岗位人才缺口巨大,缺口率达42.1%,尤其缺乏国际贸易、涉外法律等具有国际资格论证的专业人才,缺乏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晓国际经营管理模式的现代职业经理人,缺乏综合经济管理、城市现代管理等一批高素质党政人才,缺乏一批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素质科研开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及缺乏一批技术精良、业务熟练的石化、电子、机械、家电等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专业人才的大量紧缺,无疑对宁波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引才优势亟待重新培育宁波这几年通过“本科生先落户后就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受编制限制”等“无门槛”就业政策和为高层次人才来甬洽谈发放路费补贴等一些在全国创先的举措,以及搭建“高洽会”等引才平台,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创业基地等引才载体,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但随着我市推出的一些创新举措被其他城市所引用和完善,各地更多引才新举措的推出,以及宁波城市地位与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地所存在的差距,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已不具有优势。相反,由于在人才机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使宁波在人才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宁波大企业少、国际跨国集团投资少、高水平研发机构少,导致宁波能够容纳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的载体不足,制约了高层次人才的大量引进。一些人才政策不够落实,如引进人员的安家补助费尚未开始实施、配偶安置缺乏渠道、子女择(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校难以兑现等,对我市引进人才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我市的人才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人才开发机制、人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创业平台和创新氛围还不多不浓,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等,对我市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带来了较大困难。全面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自由成长的观念,坚决革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体制,坚决调整一切不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开创海纳百川、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那么宁波将如何再造优势来构筑海内外人才向往的区域人才高地,形成具有“强磁场”效应的人才“蓄水池”?坚持政策创新,完善引才机制,为再创引才优势打下基础。人往高处走,在全国人才流动和海外人才回归的大背景下,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必须在落实现行有效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加紧制订出台体现宁波开放特色和国际化要求的人才政策法规制度框架。比如为保证引进人才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市将推出工作居住证制度,以此吸引海外人才来甬工作、创业。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为加快三支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宁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从过去主要依靠物力资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转变。政府将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力度,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开发的比重,市财政将安排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设立宁波市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等,用于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及重点基地建设。
你现在访问的是零二七范文网 027Art.Com/f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