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2)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13/11/25
1、教师配备制度:
教师全员参与,实施“团体指导、协同教学”原则,每位教师必须指导两个以上的小组,并纳入考核。
2、教师工作量的考评:
指导两个小组的教师,折算一课时,每增加一小组的指导工作,课时数增加0.5,班主任作为各小组的活动召集人,另加一课时。
3、教师的工作要求:
⑴ 严格按“对教师的评价”(见下文)要求进行考核,分等奖励。
⑵ 定期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师认真备课,上缴活动小结,学校定期召开主要成员研讨会,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
⑶ 教师要有热情的工作态度,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了解活动情况,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表扬或奖励。
有效的管理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成为三至五年级的常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经常到街头擦洗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到街心花园捡拾垃圾,到敬老院服务,到个体工厂和不锈钢市场参观,了解家乡产业的相关信息。高年级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不断光大,不少学生对敕封护国寺内的宗教文化、古银杏树、跪石传说和龙泉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寺内考察,请住持讲解,到网上收集相关资料,学写研究报告。劳动技术课上,学生总是认真学习有关的劳动技能,还能进行一些富有创新的制作。
三、科学评价,激励综合实践活动稳健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化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我校的评价体系是这样的:
(一)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伙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遵循“整体观、多元化、过程性”等评价理念,采用“档案袋评定”的手段,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指导者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一般以语言描述为主,具体操作如下:
1、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档案袋,用以收集自己活动中的图片资料、成果报告、同伴的观察和评价、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材料以及来自家长的评价信息和教师的观察、评价表格等等。
2、各种评价表格的样式:I 同伴互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