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好演讲手势(2)

演讲与口才
2012/4/26
e ; 习惯手势。这是指那些往往是在下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含义不太明确的手势。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他自己有而别人没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意义。毛泽东在演讲时常有一个叉腰的手势,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斯大林在演讲时习惯拿着烟斗,边讲边摇,这些手势成为他们独特的风格。
我们了解了手势的基本含义,至于演讲时用双手,还是用一只手,这要视具体内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可以从: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内容的需要;表情达意的强弱等几点选择什么手势。
由于演讲的内容和情感不同,手势的活动区也就不尽相同,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特定的内容。一般讲上区指肩部以上;中区肩部到腹部;下区腰部以下。
上区: 手势在肩部以上活动,一般表示理想的、想象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对某人的切希望,对某项工作工程,战斗胜利和喜悦,对朋友亲人幸福的祝愿,对前景未来的展望等类似这样的内容,演讲者的心情比较激动,都可用手势在这上活动就比较有意义。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如何运用好演讲手势》相关的文章。中区: 手势在肩到腹部区活动,一般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演讲者这时的心情比较平静,例如:“大家应该彼此谅解,加强团结。”“按组任务,小组长负责。“等等,这类内容,手势在中区活动比较合适。
下区: 腰部以下,手势在这一区活动,一般表示憎恶,不悦鄙视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这些人只能是偷偷摸摸,不敢明目张胆,这种行为是可耻的等。表现这些内容时,手势一般在下区活动。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善于利用手势可以扩大其思想容量,加强其形象表达,增强其感情色彩。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在手势的运用上,应该符号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准确。所谓准确,是指手势与语言的内容要一致。不能让人产生费解和误解。虽然相同单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国家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手势又有一定的规定性和更大的一致性。如果演讲者“言行不一”,听众就会搞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第二,适度。所谓适度是指演讲时手势的频率和幅度。先说频率。演讲者在演讲时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手的动作,固然显得生硬呆板,但动作太多太碎,又会喧宾夺主,使听众根本没有注意他讲的内容。而动作太少,感情表达就不充分也不利用听众理解。再说幅度。手势的幅度要视听众的多少和会场的大小而定。人数多,会场大,动作的幅度可以大一些,表现得明显一些,使两侧及后排的听众也感受得到。人数少,会场小,动作的幅度就可以小些,否则,会显得虚张声势,分散听众注意力。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零二七范文网027art.com/fanwen/yanjiang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