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兴趣进行到底作文(2)

童年趣事作文
2012/8/20
是我们习作改革苦心孤诣所追求的。在习作课上,玩过“神奇的纸桥”的学生,解决了一张a4纸承受几本语文书的问题,发现了受力面积和重力的关系;玩过“削苹果”活动的学生,发现没有果皮的果实水分蒸发的速度会很快,容易腐烂,知道了植物果皮的作用;玩过“鸡蛋跳舞”实验的学生,学会了怎样让沉在杯底的鸡蛋浮起来,明白了在水中加入盐能增加水的浮力的道理。游戏仅仅让孩子积累了有趣的写作素材,还启迪了孩子们在玩中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创造。习作指导本应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我们应积极开掘作文资源,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让学生原本视为畏途的作文变成自主的描述,变成心灵的自由书写。游戏作文就是如此。那么,该怎样进行游戏作文的指导呢?笔者就以中年级游戏作文教学为例谈谈:
1、介绍游戏规则,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样东西,一个玻璃漏斗,一个乒乓球,如果我把乒乓球放在倒放的杯子上,拿着玻璃漏斗对准乒乓球吹,乒乓球会怎样呢?
活动心理学原来告诉我们,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上课一开始,教师就明确地提出了游戏的内容,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开展游戏,指导观察思考。
师:看看谁说的对。接下来我请同学们上来吹,注意要用力吹。大家仔细看,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生:这个球好象着了魔似的,不停地乱动。
生:这个球先上升,再旋转,不吹了,它就掉下来。
生:我看到这个球一边转动,一边上升,吸气时,又一边转动一边下来。
……
师:你们看到他用力吹了吗?他吹的时候有什么动作,表情怎样?
生:他吹的时候腮帮鼓鼓的,吹得脸都红了。
生:他吹的时候眉头紧锁,感觉有火烧他的脸。
……
学生通过耳朵、眼睛、心来感受,经历一个活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观察的结果,获得的真真切切的体验,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3、亲历体验游戏,相互交流感受。
师:刚才我们看了别人这样做,却不知道别人当时心中的感受,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师: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有口干舌燥的感觉。
生: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头晕脑涨了。
在活动体验中,学生人人在动手、动脑中获得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由倾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作文鲜活的材料,产生鲜明的思想,涌现生动的语言,表达时便言之有物了。假如不让学生人人动手玩,只是按部就班,就无法让学生有倾吐的愿望,有不吐不快之感。
4、胸中文思喷涌,欣然动笔书写。
有了游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说得不亦乐乎,写得不亦乐乎。他们一定会在习作上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
最后,笔者就谈谈游戏作文教学时应当注意几点:
一、 精心设计教学“导火索”。游戏活动,作为作文教学的一
种平台,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精心设计游戏的内容。无论是吃的、玩的、画的、演的都要做到新鲜有趣,台上人员不宜过多,表演动作大,易于观察分辨,情绪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