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2)

实习报告
2012/4/5
中央组织部于2012年之初做出决定,从2012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如今,经过一年实践,再次证明党中央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项英明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改善农村领导班子结构.有利于培养农村后备干部队伍,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就业,有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矗有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视,就坚定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并且激发了他们在任职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主管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和帮助,让大学生“村官’’不再孤单,有了依靠和归属感从鲁山县的实际情况看,5年来,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不断提高。
月工资由最初的五六百元,增加到现在的一千元,大部分乡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党支部,建立了大学生“村官”活动室,选拔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兼任乡镇村官办副主任,让大学生“村官”管理任职村的印章。并先后有两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选成为副科级干部,有80多人通过考试被录为公务员或教师。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中的16名优秀人员,还得到了县委的提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逐步规范起来。
县委还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加以指导、帮助和扶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村工作少走弯路,让他们大胆尝试,乐于奉献,多出成绩。
四、大学生“村官”正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大学生“村官”富有朝气和活力,他们的工作为农村增添了新气象虽然大学生“村官”缺少农村工作的经验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方法,但许多大学生“村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现状多少有些了解,比较容易同群众相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态度和蔼,办事认真,让群众感到亲切,从而转变了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偏见。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以后,能够用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服务“三农”,他们传播知识,引民致富,传播文明,净化风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农民的观念和生活。他们关心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二)改变了**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村官”在与本**的交往中,用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大学生的知识和见识,使**感觉到自身的不足,并受到激发和感染,他们中有不少人由过去的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只知道上传下达,甚至上传下不达,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工作,开始谋划村庄的发展大计。同时,大学生“村官”的介入,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任职村的村务政务监督和管理,避免了新的矛盾产生,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
(三)自主创业让群众看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潜力 5年来,大学生“村官”从最初的不会干和盲目干,逐渐认识到打铁先须自身硬,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自己首先要有致富本领才更有说服力。于是,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开始选择自主创业。鲁山县让河乡石佛寺村大学生**刘志远,投资2万余元种植黑木耳,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六七位村民跟着他一起种植黑木耳。马楼乡沙庄村大学生**薛国星,带领群众在荒坡上种植无籽石榴和药材,为群众寻找致富项目,受到群众的好评。日久见人心,只要大学生“村官”是真心为群众增收致富奔波的,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认可。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相关的文章。
(四)大学生“村官”带来的信息化让群众开阔了眼界大学生“村官”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基础,他们在村里安装了电脑,利用网上提供的信息和技术,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难题,在群众中传为美谈。一些大学生“村官”甚至还建立了自己的本村网站,将村里的产品和产业利用网络推介出去。马楼乡彭泉村大学生“村官”王永安,利用网络信息,帮助群众联系就业岗位,寻找销售门路,受到群众的欢迎。
当然,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但我们应该看到,但凡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生“村官”,一定会主动工作,寻找服务农民的突破口,为群众致富献计献策,帮助群众早日奔上小康之路。
结合此次调查,笔者向广大大学生“村官”谈一些自己的感想,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