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事迹(3)

事迹材料
2012/3/1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年思想政治工作,我旗以做实、做细、做活、做深为原则,每年至少三次组织老人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农牧民法规知识读本》等内容,通过开展政策、形势、民主与法制,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增加了法制观念,划清了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引导老年人在全旗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上发挥余热。
五、用深厚的情感倾注老龄工作,无微不至的关心老年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健康
他一直把关爱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为了落实“老有所医”,我旗每年给老人们出钱做定期体检。对于患病老人,我旗都进行慰问探视,病情严重的,我旗还积极组织捐款,为解决医疗费出力。同时每逢重阳节、春节等节日刘书记都要下基层走访慰问老年人,送去慰问金或慰问物;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养老场所,让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环境。
在刘书记的关心支持下,如今的扎赉特已形成了深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大爱无声—追记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任建林“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你把它放在群众利益的天平上,就能掂量出它的分量。”
20年一如既往,20年兢兢业业,这需要一种怎样的精神?我们从任建林仅仅50岁的生命轨迹里找到了答案,那是对老龄事业的忠诚、对老年人执著无私的爱。
1987年,30岁的任建林调入山西省晋城市老龄委工作。尽管许多朋友劝他换单位,但他笑道,工作哪有贵贱之分?干任何工作都得有一种精神和一个好的态度。
任建林是一个专心的人。初到老龄办时,领导安排他从事文字材料写作工作。然而这让“先天不足”的他犯了难,因为1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要拉扯6个儿女长大,他不得不在15岁时离开学校到工厂上班。尽管后来在部队自学了一些文化知识,但他对公文写作接触得不多。为了胜任工作,他自费购买书籍学习。有时,为了写好一个材料,通宵达旦,反复修改,眼里常布满血丝。那时他刚结婚不久,每当妻子甘贺荣有所抱怨,他都耐心解释。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任建林的努力就得到了认可,他撰写的经验材料经常被国家级或省级老龄刊物发表。
任建林是一个用心的人。挑起大梁后,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礼拜天,一年里有200多天在基层、在老年人家中度过。他走遍了晋城市的6个县区,70多个乡镇,1000多个行政村,走访过几千户老年人家庭。每到一地,他都要同党政分管领导交换意见,同老年人促膝谈心,同当地老龄干部探讨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他探索性地提出了“五有”、“两地”农村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模式和标准:在小康村要建立“五有”,即有老年活动室、有尊老敬老制度、有养老补贴金制度、有老年福利基金和老年创收基地;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要建立“两地”,即有老年活动基地和养老创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