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局女子中队三八红旗集体先进事迹材料(2)

事迹材料
2011/11/29
走进女子中队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十几面锦旗。每一个锦旗,就是女子中队一个个执法服务的缩影。锦旗上一句句炙热的话语,就是一枚枚闪亮的奖章。
让关爱在点滴中放大
“城管执法工作是一项高尚的事业,不应该是人们印象中那种简单粗暴,而应该是一种爱,一种对弱势群体人性的关怀,一双对群众友爱的双手”。——苏喜荣博客日志
城管执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女子中队的工作对象更多是一些生活相对困难的社会底层人群。常年以来,她们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手足和朋友,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
西大街百盛楼下有一个六十多岁卖玉米的大爷,对于城管工作他一直不配合,在多次执法中他总是有意阻扰,有时还鼓动周围的群众起哄。针对这样的情况,苏喜荣和女子中队的队员没有简单的进行取缔,而是到他家里了解情况。当走进老大爷三世同屋,家徒四壁的简陋住所,得知老大爷儿子下岗没工作,还有个5岁大的孙女,一家几口就靠占道卖玉米维持生活时,队员们都哭了。环境要维护,老大爷要生活,怎么办?面对这一境况,女子中从人性关怀出发,把他作为贫困相对人争取到了年终的行政救助。为了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苏喜荣四处打听、多方求助,帮大爷在自由市场找了一个摊位,帮他的儿子联系上了一份保安工作。大爷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以后,女子中队还没有忘了他。有一天大爷的儿子急匆匆的来到女子中队借钱。一问才知道,大爷病了,急需医药费。苏喜荣当场就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给了他。随后又和队员一起苏喜荣带着水果、牛奶等物品去他家探望。今年端午节,大爷将自家做的粽子、凉糕送到中队,拉着苏喜荣的手说:“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
大学习巷有一个姓马的回族个体户,他长期在大学习巷口占道经营且非常难劝离,不论执法(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队员怎么劝,就是不理不动也不说话。苏队长专程走访了十七大代表,大学习巷社区白秀兰主任,了解到马师傅生活窘迫,但因户籍不在本地,因而不能享受社会低保,只能靠摆摊维持生计。后来在中队的多方努力下,为马师傅办理了户口转移手续,马师傅终于在XX年底前享受到了他以前不敢想的低保待遇。从那以后,每到春节城管送温暖行动时,女子中队都会想到马师傅,及时将慰问品及温暖关怀送到了他的家里。队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感动了马师傅,现在他再也不从事占道经营了。
三年多来,女子中队在西大街所做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事情数不胜数,队员们用自己的爱让“全国著名商业街”成为了一条“爱心街”。有人捡到了价值3万多元的照相机,主动归还外国游客,有人自己掏钱打车送病重的老人去医院,有人帮助迷路的小孩找到家人……。在这么多的经历中,有两件事情让女子中队的队员记忆犹新。
XX年3月,西大街出现了数名自称来自贵阳的穷困大学生在街头行乞,表现的十分可怜。执法队员没有被爱心蒙蔽双眼,二是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判断其中另有玄机。便安排两人着便装与其进行交谈,从中探寻事实真相。经过初步摸底和接触,她们断定这些行乞的人员并非穷困大学生。立即将此情况向局领导进行了汇报,后在公安城管三大队民警的配合下,通过为期一周秘密跟踪调查,顺藤摸瓜找到这些“贫困大学生”的据点,原来这些人不仅以“贫困大学生”为幌子,骗取好心人的同情,还私下里从事造假卖假的违法活动从中获益。在他们的据点共搜索到未印制好的假文凭300余份,已经做好的50余份以及违法作案工具——电脑、打印机、kezhang若干等,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事后女子执法中队通过电视媒体将此事告知广大市民朋友,提醒大家谨防上当。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城管执法局女子中队三八红旗集体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