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由来(2)

其他节日
2011/10/10
1661年老酋长“迈斯色以”去世时,部落已经陷入殖民地包围之中,印第安人到市镇去,就得遵循殖民地法律。印第安人醉酒倒在大街上,就要被抓去抽皮鞭,或者服十天劳役。清教徒殖民政府的法律严厉,让印第安人备受束缚,心中积怨日深。
1662年菲力浦的哥哥(Wamsutta)继任酋长不久,就受到普利茅斯法庭的传讯,尽管他有酋长之尊,还是在刺刀下被武装押送到法官面前。更为奇怪的是,在法官传讯之后,菲力浦的哥哥就得了病,很快死去,在位不到两年。菲力浦怀疑是白人殖民政府下了毒致死。菲力浦心怀对殖民政府的猜疑怨恨,继承了哥哥的酋长大位。
1675年,接连几件事情激化了殖民地人民和印第安人的矛盾。
一群属于殖民地居民的牲畜跑进了印第安人的玉米地践踏庄稼--据说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印第安人开枪打死八匹马,殖民地居民开枪还击,打死一名印第安人,造成白人与土著居民关系陡然紧张;
约翰·西斯蒙(John Sassamon )案件的审判。约翰·西斯蒙是“万帕诺亚”部落的人,童年时父母染天花双亡,一个清教徒家庭收养了他,他自然熏陶成为基督教徒。约翰.西斯蒙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还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他回来后做酋长菲力浦的翻译,来往于部落与殖民政府之间。
约翰.西斯蒙曾警告殖民政府,指出菲力浦王有造反的企图。不久,西斯蒙被谋杀。一个由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法庭做出了三位嫌疑人谋杀 罪名成立的判决,三名罪犯被处决。其中有一名是菲力浦王的亲信。整个案件直指幕后操纵者为菲力浦王。菲力浦王感到形势逼迫,决定揭竿而起。
血腥的战争
菲力浦王指挥着部落兵丁迅速对殖民地城镇发起进攻,他给部下指令:烧毁所有房屋,摧毁所有城镇,杀死所有的白人。菲力浦王所到之处,火焰滚滚,血流遍地。一位目击者这样描述部落兵袭击过的地方:两位老人上半身扑倒在门外,而下半身在门内被烧焦了,一位年轻女人躺在院子里,她的脑袋被枪弹洞穿,躺在她身边不远的婴儿的头部,被刺刀戳烂……
对菲力浦王的恐怖笼罩着新英格兰大地,殖民们放弃新开辟的家园,收缩到沿大西洋海岸的较大城镇。菲力浦王的部队装备的是燧发火枪,比起殖民政府军队配备的火绳发射火枪要先进。所以,在战争初期,菲力浦王攻势凌厉,气焰嚣张。他有指挥战争的才能,一连设计了几个埋伏,消灭近二百名政府军。
这又刺激了其他几个部落的连锁反叛(Narragansetts, Nipmucks, Pocumtucks, and Abenakis ),原来互相敌对的部落,在反对白人侵占家园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盟友。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