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农村建设年终总结(3)

年终工作总结
2013/12/27
质量管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5个。绿色产品带动全市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6%;带动9个乡镇4万农户,实现农民人均纯增收1320元。增强品牌意识,依托龙头企业,走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将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变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目前已有“###大米”、“###葵花”、“###沙果”、“###黑木耳”四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拥有国家知名商标17个、驰名商标1个;“淳江牌”大豆色拉油等一批产品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成功承办了2009·内蒙古(###)第二届绿色食品交易会暨首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会展期间有俄罗斯、蒙古、日本3个国家,北京、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12个盟市及68个旗县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市的16个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展出农畜产品山野产品7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蒙古国东方省及北京等地企业签约项目127个,签约额达35亿元。这一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五、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确立巩固主导产业地位。指导各地瞄准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指导各试点村立足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力争使每个试点村都有一至三条带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最终实现试点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实施好国家农村培训补贴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继续深入挖掘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总结培育致富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聚集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XX年公推公选的40名大学生和刚刚由自治区选派的60名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通过他们把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带到农村去,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结构,使人才兴市战略得到深入的实施。
(三)建立服务土地流转的平台。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出土地,加快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过程。积极有效地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农业“发展形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市走出一条“设施完备、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良好、循环持续”的城乡统筹、协调一致、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
(四)扶持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成为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 结 束 ]
五、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确立巩固主导产业地位。指导各地瞄准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指导各试点村立足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力争使每个试点村都有一至三条带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最终实现试点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实施好国家农村培训补贴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继续深入挖掘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总结培育致富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聚集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XX年公推公选的40名大学生和刚刚由自治区选派的60名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通过他们把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带到农村去,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结构,使人才兴市战略得到深入的实施。
(三)建立服务土地流转的平台。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出土地,加快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过程。积极有效地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农业“发展形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市走出一条“设施完备、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良好、循环持续”的城乡统筹、协调一致、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
(四)扶持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成为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 结 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