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村书记工作总结(4)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2011/11/10
八、突出革命基点村优势,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1200多万元,为河祠村今后的发展以后工作打下坚强基础
河祠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东南部,是赖源乡最边远的行政村,海拔高度在800-1100米,地势陡峻,村部距离乡镇府所在地56公里,村落分散,交通闭塞,经济滞后。全村有耕地1170亩,林地4.2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1万亩。包括国有林场在内,河祠村共有林地11万多亩,相当于80平方公里的范围,面积比一般乡镇还大,但河祠村只有131户,560人,分布在10个自然村,地广人稀。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管护竹山、农业和种养殖业、外出务工。农业主种水稻,畜牧业主要是猪、鸡、鸭、兔,90%以上的农户沿用落后的耕作方式和饲养方式,贫困人员58户,211人,人均收入XX年仅有2600元,全村有3(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0%在校生欠学费。
有人在赖源乡河祠村看到了偏僻、贫困、闭塞,但我却看到了河祠村的另一面,看到了优势。河祠村是全省重点的老区革命基点村,连城县29个革命基点村,河祠占了10个,现仍有“五老”人员(老接头户、老交通员、老苏区乡干部、老游击队员、苏区老党员)11人,红九团和红八团在河祠村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张鼎丞、方方、李德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河祠村领导了三年的游击战。河祠村现有红九团和红八团革命遗址十几处,有红军医院一处。张鼎丞、方方、李德安的后代和当年红九团和红八团的许多后代和河祠村还有联系,为河祠村捐款捐物。河祠村小学建设(现已迁址乡镇)就得到他们的大力资助。
正因为河祠村是革命基点村,在我到有关省直机关反映情况,争取项目和资金时,为我提供了很大的有利条件。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三年来共为赖源乡和河祠村争取了项目资金1XX多万,
九、加强党支部建设、着力培养新党员,留下一个坚强的党支部。
河祠村的建设离不开坚强的党支部。为此我从提高党员素质、发展年轻党员、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入手,自己给党员讲党课,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测绘处党支部结对子、组织党员到北京感受祖国60年来的变化等形式,三年来河祠村党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党员的年龄平均下降了5岁,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了提高,河祠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三年来上级各部门在河祠村共投入了1200多万元资金,使老区革命基点村发生巨大的变化。我认为所有的成绩取得都是集团领导和省、市、县有关部门领导关心爱护的结果。大家也给予我很多荣誉,主要有:获得XX年-XX年连城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连城县优秀驻村书记;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优秀;获得2011年龙岩市劳动模范称号;河祠村党支部被赖源乡党委评为优秀党支部。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2011年村书记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