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文写作及论文界的一些事情

论文致谢信
2012/2/17
本周的最后一天,终于将科研立项的论文完成了,当然,后面还面临着再三修改的挑战。说再三是因为,至少要经过三个老师修改,龚振中老师、胡凯老师,还有最后一关,也是最难过的院长李大明教授。李院长是那种和蔼可亲,但做事认真负责的老人家,记得去年还是大二的我们找到他,向他说明希望做我们科研立项的指导老师的时候,他几乎认为这是职责了。我们后来见过很多老师,特别是年轻的老师,不是敷衍就是觉得本科生搞科研能搞出什么来?李院长却不是这样,我们的申请表他一字一句的加以修改,不断和我们讨论,几乎把我们当做博士生来看来,我们从他身上终于看到了什么叫做学术精神。
因为说到学术精神,我曾经写过一篇叫做《文章发表与学术风气》的文章,因为经常投稿,对国内的杂志有过一些了解,半死不活充着场面收版面费的泛滥不已。而由于科研论文的原因,看过太多的所谓硕士、博士的论文,恕我直言,有的完全不如我们的水平。每一篇论文的发(欢迎访问零二七范文网/fAnwEn/lwzxx,范文大全)表从理论上表明,一项新的发明或者一项新的思维出现了,新的发表也好,新的思维也罢,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技术因素,这么说,论文发表的越多的国家,原本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思想越发达或发展得越快才是。然而,在我国却牛头不对马嘴,不久前教育部对外声称中国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仅此于美国,但将英国、德国远远地抛在身后,这引来一阵嘲笑。论文数量是与国家发展成正比的,但是,我国的实际却让人大跌眼镜。如果说,论文数量多,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思想却不能跟进的话,只有一个解释-论文抄袭、论文造假。以前不久爆发的抄袭热门为例:
2009年12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官方网站发表文章称,通过检测程序发现,至少有70篇发表在《晶体学报》C分卷或E分卷上的晶体结构报告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这些报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间,仅凭修改一套原始强度数据而发表了系列文章。目前,这些论文已被一次性撤销。经查实,这70篇被撤销的论文的作者是来自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讲师、硕士钟华(49篇)和工学院的讲师、硕士刘涛(21篇)。
贻笑大方。
我们学校的学生论文,有两三个能写的,并且写得很不错的,然而,遗之于草泽。大多数论文属于管理类文史类的,不否认这种论文有部分具有独创性,但是,我还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在学生论文中,有超过1/3的是自己一字一句的在电脑上敲出来的,不会高于1/5,我敢和各位赌一手,看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