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2)

考察报告
2012/3/8
(四)新农合经办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为了加强新农合工作,落实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关于我县新农合工作审议意见》,改善经办中心办公条件,县政府投资 115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69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 1100平米的合疗经办中心办公楼。目前,该工程主体已封顶,进入了装修阶段。它的建成,将从根本上改变了办公条件落后的现状。新农合经办中心新增设和健全了信息科、稽查科等五个科室,制订和完善了《医药费用补偿管理制度》、《医药费用补偿监督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40余项制度,工作人员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 20 人,单位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进一步强化了经办中心职能,规范了工作程序,保证了我县新农合工作顺利运行。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新农合工作经过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家对新农合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一是新农合农民自筹资金收缴压力仍然较大,筹资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合疗基金每年都以乡镇政府为单位统筹,县政府将其纳入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为了完成分配任务,各乡镇都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机制,投入了一定资金和大量人力。一些乡镇外出务工农民多,有的甚至举家外出,需要乡**设法联系动员,有的乡镇分配人口与实际人口出入较大。因此,筹资仍有较大难度。于是,为了按时全面完成筹资任务,多数乡镇和乡村组织采取垫资代缴办法,给乡村形成了新的不良债务,基层干部对此尚有意见。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的文章。二是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还不够规范,诊疗项目和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执行不严,个别参合住院患者自费药品费用占药品费用比例和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仍有超标现象。
三是一些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继续提高。个别乡镇定点医院、村卫生室,硬件设施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合发展需要,医技人才匮乏,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对合疗运行知识宣传解释不够,使群众对村级门诊滚动筹资缺乏信任度,影响参合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探索建立科学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切实降低新农合筹资成本。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不断唤起农民参合积极性。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新农合制度宣传普及工作,将新农合宣传教育贯穿于新农合工作的始终,通过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建立宣传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知晓率,增强参合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新农合参合率。二要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要定期将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等情况公示到乡村、公示到群众中,从而引导农民积极参合。三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对没有享受统筹基金补偿的参合农民,要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其免费开展健康体检等措施,不断扩大农民受益面,激发农民参合自觉性。四要探索建立科学的长效筹资机制。 要不断创新筹资模式,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筹资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的方式,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效能。同时,县政府要重视和研究基层垫付参合资金问题,化解因新农合筹资产生新的乡村债务。
(二)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参合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县新农合管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督机制,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经办单位及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有效规范新农合运行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社会、行业三重监督机制,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县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分析历年基金使用情况,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不断完善补偿方案。要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继续强化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日常监督管理,继续落实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退出、考评制度,对违反合作医疗政策的,坚决取消定点资格。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健全管理制度,做到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让参合农民最大限度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