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经验材料(2)

经验交流材料
2012/3/10
(2)学校依据《新课程校本培训方案》开展校本培训,印发《新课程知识问答》等资料,学校统一订购《走进高中新课程》书籍,教师人手一本;为全体骨干教师订购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合作学习——一种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学习——设计操作评价》、《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等书籍:为学校全体干部订购了《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法》、《教师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怎样引导学生习得新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等书籍;还为各教研组订购了《走进课堂——高中(各科)新课程案例与评析》、《辽宁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等书籍。利用暑期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并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新课改体会论文或新课改反思,纳入教研处年度考核。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经验材料》相关的文章。
这一系列举措,增强了教师的新课程意识,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还利用《襄平书院》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走内涵发展之路,教师队伍建设是着力点。
(1)创新听课管理。我们把听课作为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方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把听课当着上课来管理,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年级组教师听课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总体要求,规定每人每周至少3节听课量,由相关年级组编制听课安排表,纳入正常考核,奖惩分明,以此促进全体教师共同进步,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后劲。
(2)实施“青蓝工程”。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建立“拜师结对”的制度,配合学校在各教研组常年坚持的“青蓝工程”以及学校政教处实施的青年教师“见习跟班”制度等,努力把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确立“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师资培训目标,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才铺平道路。
(3)发挥专家引领。学校先后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专家和辽宁省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桂琴、辽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李世奇等来我校讲学,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4)学习外地经验。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每年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去课改实验区学习课改经验,先后派出干部和教师100余人,去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重点学校参观考察,去河(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北衡水中学、山东实验中学、青岛二中、宁夏第一中学、大连育明高中、鞍山一中、本溪高中等参观学习,与一线老师面对面交流,回校后撰写学习考察体会,通过“教师论坛”向全体教师宣讲。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
三、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确保“三级”课程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