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学期教师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8)

计划总结
2010/11/1
2010年新学期教师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实施方案
2、同事评价
这种方法在教师素质的绩效评价中用得较多,即在一定数量的相应或较高层次的同行范围内,教师本人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要求的内容一一述职,中间也可穿插同事的提问。这一过程可使同事们充分了解该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工作业绩,反映综合水平、教学潜力和创新能力。同事们根据述职教师的教学绩效,结合每项指标的队教师的教学工作题出意见。这种评价方式可行性的基础是教师本人对绩效的充分阐述,评价的公正性是同行评价而非外行评价,述职的公开性和提问的直接性显示出评价与被评价双方的坦诚与信任,因此这种群体性的、有组织的测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一般多用于评价教师某一方面的能力素质。通过对某一课程的多次听课,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对教材的理解、创新和改善等作出评价记录,并将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反馈给教师。特别是针对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后的教学工作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在教师角色转变上,要求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教学工作方式上,要求教师间更紧密合作,改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在教学技能上,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要求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和探索性方向,创设丰富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策略上,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学专家督导组根据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还适时调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通过教学评价,引导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能适应高校建设的要求。
4、学生和家长评价
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最有权利也最能客观地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授课)质量。学校要将学生评价结果和教学督导组的评价结果结合起来作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依据。
家长通过学生的各方面变化以及与教师的沟通中教师反映出的综合素质,对教师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5、学校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