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2)

计划总结
2010/11/1
(二)突出教育特色,全力实现创建工作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积淀基础,为09年的创建工作夯实基础。
第一,扎实开展《莫愁新父母学校的实践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家长教育问题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莫愁新父母学校的质量。举办家教研讨活动,通过现有资源,邀专家、聘名师,来校为父母做讲座,提高父母的家教知识和水平;定期开展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访活动,充分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努力架构学校与家庭的纽带;充分发挥父母学校校本教材《莫愁父母课程必读手册》的作用。
第二,加强“书香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性阅读研究,树典型、推先进、出影响。进一步扩大“毛虫与蝴蝶”的研究范围和规模,将更多优秀的老师吸纳进去,将“毛虫与蝴蝶”的研究引向深入,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使整个校园成为书香气息芬芳馥郁、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第三,加强“科技教育”,彰显科技特色。
刚刚立项的课题要迅速进入角色,将课题研究抓紧抓实。
营造教科研氛围,加强教科研管理,力争在2009年通过“苏州工业园区科研型学校”的验收,力争完成“苏州市信息化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开展校本研究,努力营造教科研氛围。
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建立并发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1)丰富和发展“教师快乐成长讲坛”
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继续开展并丰富“教师快乐成长讲坛”活动:“快乐成长讲坛”每月一次,尽量固定时间,如:每月第二周的周三下午。每次均有行政人员领衔。每次由6名老师主讲。“快乐成长讲坛”分为如下六大板块:“走近名师”、“教育叙事”、“书林漫步”、“案例分析”、“名曲名画”、“班务一得”。
(2)加强学校“教育博客”的建设,完善随笔与“跟帖”的统计制度,努力构建多向互动的校本交流平台。
教育随笔与“跟帖”统计每月一次,每月的10号为统计时间,节假日顺延。35周岁以上的老师每月至少完成2篇随笔,小于35周岁以下的老师每月至少完成4篇随笔。每篇随笔字数不少于500字。
随笔的撰写要注意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随笔内容以叙事类为主,包括教育叙事、教学叙事、德育叙事和管理叙事等。每学期的随笔中至少有一篇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文章是转载的请在文题下注明出处,非教师本人原创文章不计入篇数。随笔统计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
(3)努力提高论文获奖或发表的覆盖率。本学期,努力使更多老师的论文有获奖或发表的机会,要关注中、老年教师,使论文的获奖和发表的覆盖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队伍建设,追求教科研的实效性
第一,加强科研与教研的结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加大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养的力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的教科研是空泛的,缺少科研指导的课堂教学也是枯燥的。本学期将围绕主课题开展“有效课堂”的系列活动: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邀请专家点评课例,达到教师不仅会上课,也要会评课;2.3月份举行一次“教师沙龙”,每办公室推荐2名教师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本办公室老师的观点,主题初定为“有效课堂”,从中选择3-5篇推荐发表;3.邀请专家,举办有效教学的讲座。
第二,加强网络建设,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质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