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寒假备考学习计划(3)

寒假计划
2012/1/9
近几年的中考,基础题型占了不小的比例,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对任何一个学生,即使是优秀学生,复习质量高低的关键都在于是否切实抓好基础。基础知识有明显漏洞的,必须首先弥补。当然抓基础不仅仅是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而是应由点到面,将零散的知识点前后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才能有质的飞跃。现代教育杨老师认为,初三数学复习更应强调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把握知识的横纵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并熟练地掌握。为此,寒假复习中,学生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以基础题型的复习和基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的训练为主,穿插少量的综合复习,同时关注新学的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试能力。
第二,复习过程讲究方法
一些学生复习过程中会面临着系统复习与重点复习,复习基础与提高能力的矛盾,学生往往复习了前面忘了后面,复习后面又忘了前面。
京翰教育丁立中老师建议,学生在复习中不妨采用“短、平、快、全”的方法,短,题型短小,知识点单一,转弯少。平,难度不大,简单易解。快,解题速度快,一般学生耗时约20至25分钟,信息反馈快。全,知识点覆盖整个初中数学体系,考查全面。这样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对知识的遗忘,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心理疲劳。
第三,针对个人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复习中,学生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果是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解题严密、细心;数学成(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绩拔尖的学生,在复习中不妨加强习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注重逻辑关系。另外还要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有区别、侧重的重点复习。同时,有目的地进行纠错训练,分析易错问题。
专家建议学生可以收集各地区的期末试题作为寒假练习,这些试卷都是各地区精心编制的,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同学们准确认识自己的复习状况。通过多份试卷的测试与分析,可以知道哪些知识遗忘了,哪些解题方法还没有熟练掌握,还可以针对评分标准,检查一下失分原因,是解答过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还是解题方法不好。通过多份试卷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半年来自己的进步在哪里,问题是什么,使自己下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
唐杨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心理篇
调整心态,劳逸结合过寒假
现在距离中高考还有不到6个月的时间,初三高三的学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当下这个寒假,是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的最后时机,所以如何利用好假期查缺补漏,从而在开学之后的总复习中游刃有余,成为了摆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的重要问题。专家认为,想要高效利用假期时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持之以恒的执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调整好心态。现在很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有偏科现象或者知识网络有漏洞的学生,更急于在假期中解决问题,在最后的总复习中不拖后腿。专家提醒学生,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知识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保持心态平和,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在寒假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初三寒假备考学习计划》相关的文章。▲找出心理症结
总的来说,初三、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多来源于对升学考试的担忧和焦虑。但归结到个体,可能每个人担忧的具体问题不尽相同。希格玛学校朱老师说,寒假期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家长沟通和交流,家长要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找出心理压力的源头,并进行疏导,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高效复习。朱老师认为,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
适当的期望值对目标的实现有利,但期望值过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在复习阶段,总是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的认识,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就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焦急紧张,害怕失败。
2.家长的过高期望
家长的过高期望与要求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家长通常对子女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过高。有的父母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 有的父母以过分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陪孩子挑灯夜读,送这送那,关怀备至。于是,学生原本不轻松的心理又要载上一份“温柔”的压力。
3.繁重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繁重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所任学科的成绩,大搞题海战术。另外,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孩子的成绩有所提高,又独自买了不少复习资料。学生只能把自己埋在资料里,没日没夜地做,致使学生学习任务繁重,结果学生只能靠拼脑力、体力来应付。当学生长期辛劳而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时,往往因此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陷入极度悲观焦虑之中。
▲适当休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必不可少
找出心理症结所在,并进行疏导,是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