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范文(2)

工作总结文章
2011/11/4
2、调研对象简介
广西全州凤凰红洲农民“鸳鸯”戏班是家族性民间戏班。其前身为著名彩调演员张秀玲、白仁生夫妇的“桂林同心村彩调团”。1995年,全州县凤凰乡三里湾三枣村农民青年蒋金柏携桂林市同心村彩调团著名演员白秀荣女士回到农村喜结良缘并成立“鸳鸯”戏班。夫妻俩自筹资金,共谋经营,同台演艺,以唱桂剧、彩调为主并以此为谋生手段。XX年,当地戏剧艺人前来加盟,戏班规模扩大,于全州镇柘桥村成立营业性演出的“桂北红洲戏剧团”。为了争取更多的演出市场,XX年,该戏班进行体制改革,与湖南水口山赵家龙狮队合组成“龙狮演唱队”。“鸳鸯”戏班在湖南与广西交界处的山区农村流动演出,具有浓厚的地域民族风格与原生态文化特征。因常年扎根在广大农村,该戏班取得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开拓了广阔而又活跃的农村演出市场。每年演出场数达300多场次,夫妻俩年收入共达6~7万元。不仅为广西、湖南偏僻山区农村的老百姓送去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而且对桂剧和彩调两个地方戏种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调研队活动过程
7月16日至22日,全州县凤凰红洲农民“鸳鸯“戏班奔赴湖南水口山乡的新桥村、桐木塘、水口山、水岩头等四个自然村进行一周的戏剧巡回演出,调研队跟随戏班亲临表演现场进行全面考察与采访。调研队成员热情高,责任心强,且分工明确。刘飞同学负责拍照与摄像,李文英负责文字记录,宾昕同学负责采访戏班领导、演员及观众。对戏班结构机制、演出区域、演员的来源、生活状况以及边远山区农村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消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了解;7月23日,调研队回到广西全州县全州镇柘桥村寻找红洲桂剧团(前身即“鸳鸯”戏班)的发源地,走访了红洲桂剧团的创始人罗述琼老夫妇,参观了“鸳鸯”戏班10年前演出的戏台及演员住宿的房间,罗述琼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红洲桂剧团的组团情况及演出盛况。7月25日至28日,调研队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全州县文化局走访相关领导,了解全州县现有民间业余戏班的数量、分布格局及演出情况,认真听取了陶启兄股长介绍政府对本县的民间民营业余戏班的管理与扶持政策。同学们对广西全州县民间业余戏班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8月5日,调研队又前往全州县凤凰乡三里湾村走访了“鸳鸯”戏班班主蒋金柏的师傅,12日,走访了桂林瓦窑区的著名彩调老艺人张阿姨(“鸳鸯”戏班第一代掌门人,白小小的母亲,蒋金柏的岳母),了解“鸳鸯”戏班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同学们对“鸳鸯”戏班的内部结构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更深层地了解。通过这次田野实地考察采访,同学们坚信我国民间传统戏剧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广阔的空间与坚硬的力量。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范文》相关的文章。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和社会都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