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管理规章制度(6)

规章制度
2012/3/14
10.2项目经理部总工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测量队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完善检查记录。
10.3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0.3.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10.3.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10.3.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10.3.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10.4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及全站仪簿。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
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页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10.5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10.6测量队、组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由测量队、组长主持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测量组应将全部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测量队,经测量队检查合格后,经理部方可验收工程;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测量队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经理部按交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10.7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保管
10.7.1公路工程施工常用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包括觇标、水准尺等附属工具)。测量工具主要指量矩尺、温度计、气压计。测量队、组对所配置的仪器工具具有使用权和负有保管责任。
10.7.2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工程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相关的文章。 10.7.2.1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各部分性能、操作方法和日常保养知识,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时必须具备的外部环境条件。仪器精度与性能应符合合同条件及规范要求,仪器的配置与使用范围应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确定。
10.7.2.2新购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到国家法定计量技术检定机构检定。当测量仪器、工具出现下列情况均视为不合格。
ü已经损坏。
ü过载或误操作。
ü显示不正常。
ü功能出现了可疑。
ü超出了规定的周检确认时间间隔。
ü仪表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
出现了上述不合格项的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做明显标记。只有排除不合格原因,再次检定确认合格,并经项目技术部门主管验证签认后,方可使用。
10.7.3测量仪器使用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其要求的环境条件,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架立、使用仪器。仪器架立后司仪人员应专心守护,不得擅自离开。
10.7.4测量仪器转站,严禁将带支架的仪器横扛肩上;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转站必须装箱搬运,行走困难地段所有仪器必须装箱护行搬运;测量收工必须按说明书规定擦拭仪器装箱;携带仪器乘车必须将仪器箱放在座位上,或专人怀抱,不得无人监管任其受振。
10.7.5项目经理部的测量队应建立仪器总台帐、仪器使用及检定台帐测量组也应建立相应的分帐;仪器档案由项目技术部门保存原件,测量队、组长保存复印件,复印件随仪器装箱;仪器使用者负责使用期间的仪器保管,应防止受潮和丢失;测量仪器应做到专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使用、专人保管;不得私自外借他人使用。
10.7.6测量仪器工具的移交和检定要求对测量仪器其进行年检和标定,并且年检和标定工作必须在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当仪器在项目上时,由项目上负责;当仪器在公司时,由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在项目完工后,各项目应将使用的仪器随同台账一同移交公司工程管理部保管。
11.施工过程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施工的技术人员,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正在作业的工序根据设计文件、规范、项目要求、标准进行检查、检验和指导,以进行动态控制。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测量、试验、观察、分析、总结、指导、提高。
所以作为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要作好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须做到以下工作:
11.1掌握施工图纸、项目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11.2认真核对试验、检验、测量数据,仔细分析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11.3坚持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工作。
11.4对关键、重点、难点工序或控制点,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施工方法,并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11.5做好自检、互检、接检的“三检”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随即处理,或立即将信息反馈,及时处理。
11.6保证技术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11.7在工序开工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导施工人员掌握领会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法和控制措施。
12.施工日志
工程施工日志是项目工程技术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所必须填写的原始性记录,是工程施工现场过程控制的第一手资料。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工程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相关的文章。14.变更设计
由于项目工程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和施工控制的动态性,所以变更设计是完善原施工图纸、补充原设计缺陷、纠正原设计错误、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同时,变更设计又涉及到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及费用,故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亦须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事宜:
14.1严格审查施工图纸,认真调查施工现场,并仔细核对有无不吻合的地方。
14.2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材料、机具使用和工艺应用有无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地方。
14.3对于与设计施工图纸不符的地方应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并要保存记录。
14.4在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对图纸进行会审,重点审查图纸设计标高、尺寸、数量、完整情况,以及与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地形是否吻合。
14.5与变更设计有关的记录、图纸、表格、数据、纪要等技术性文件资料应做为重点保管,以便做为费用索赔的重要依据。
14.6变更设计必须征得监理工程师、业主、设计代表同意后方可实施,同时必须有书面通知,若是口头通知的,应保存好施工日志记录,但应日后及时请监理、设计、业主予以确认。
14.7对于须变更的设计,须拿出可靠的数据、有利的证据、科学的实验报告。
15.技术总结
工程技术总结是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总工程师和项目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和撰写的,主要是总结工程施工经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培养优秀的技术人员、广泛地进行技术信息交流。技术总结要求每项目至少写一篇,且须包括以下内容
15.1工程概况
15.2技术质量管理体系组建情况
15.3技术管理情况
15.4质量控制情况(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
15.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情况
15.6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情况
15.7技术交底书的执行情况
15.8项目工程存在影响技术质量的环境和因素
15.9工程中有无特殊的项目技术质量标准和要求
15.10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和方法
15.11对特殊处理项目的主要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15.12本项目中所使用的新施工工艺、方法
15.13项目认为可推荐、推广或互相借鉴的先进工艺和方法
15.14竣工资料整理情况
15.15对公司技术质量管理方面的建议
15.16其他事宜
技术总结上述主要内容项目总工程师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16.技术监督、检查
为有效保证公司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每年每项目至少进一次检查和考核,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查和考核:
16.1项目技术检查内容
16.1.1施工图纸
16.1.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6.1.3技术交底
16.1.4施工组织设计
16.1.5施工技术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16.1.6重点、难点、关键工序的控制
16.1.7技术资料的管理
16.1.8技术工作人员的职责
16.1.9不合格项的纠正
16.1.10其他
16.2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6.2.1质量目标、方针
16.2.2质检工程师职责
16.2.3项目质量计划
16.2.4项目质量目标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工程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相关的文章。16.2.5质量管理体系
16.2.6质量责任书
16.2.7质量记录和内业资料
16.2.8不合格项的控制
16.2.9其他
公司主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对上述被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和完善。
17.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
17.1公司和各项目应提倡技术创新,促进新工艺、新材料、新办法、新设备(简称“四新”)的使用。
17.2技术创新要有有效的、科学的、可循的论据证明;
17.3对“四新”的使用始终以经济指标为首要考核、评价指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成本过高、过大的都不能使用。
18.技术创新和技术性论文
18.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领域内充分利用自己或组织与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发明出有利于工程技术发展和更新、或能够降低工程经济成本、或最大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工艺或技术方法。
为了达到自主创新、自我发展、持续前进,更好地激励广大技术人员创新建业的目的,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8.1.1公司和项目组织应积极鼓励、引导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
18.1.2为有发展潜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营造有利的工作环境。
18.1.3加强技术人员创新队伍的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