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作文:2007届高三考前作文辅导(5)

高中三年级作文
2012/3/7
例略
由近(远)及远(近)
孤独是一种悠然。通过阅读,我可以追随金庸笔下的刀光剑影纵横驰骋于险恶江湖;或是跟从徐志摩尽情领略风吹雨打之乱世情缘;抑或逆溯千年,细细品味屈子报国无门的苍凉悲楚。时而“老夫聊发少年狂”,时而“八千里路云和月”……此时此刻,这种精神上的飘飘欲仙是多么悠然惬意啊!
孤独是一种享受。我可以关起门窗,吼上一段荡气回肠的笑傲江湖给自己捧场;披一件大氅,做一个蔑视的表情于镜前孤傲自赏;我还可以随心所随地烹一锅美味然后风卷残云,放一碟百看不厌的经典爱情片喜泣无常;或许我还会悄然于窗前窥视外面匆匆过客与人世沧桑……此时此刻,我忽略众人的口味,回避人前的目光,淡忘世俗的伤害,沉醉于自我的意境之中是多么的轻松快意啊!
由具体(抽象)到抽象(具体)
简单,只两个字眼(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儿,简单得无须解释,又深刻得难以言说。
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小菜,心满意足地吃下来,这是简单;三口人,两份工资,锅碗瓢盆地过日子,这是简单;高级职称三个名额四人要,那我就退下来,下次再来,这是简单;中伤之言,一笑置之,小人原本少教养,跟他计较不值,这是简单;破破烂烂,可卖则卖,该扔就扔,决不留情,这是简单……
由特殊到一般
一个女孩曾站在白宫前对自己说,我将来要在里工作。这个信念让她从小开始学习政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终于,她成为第一个踏进白宫的黑人女性。她——赖斯,为了兑现儿时的诺言,脚步变得坚稳,成为美国国务卿之后,她举重若轻,她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中显示了一个成功女性的沉稳和坚韧,她的生命也变得厚重!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意志,她的意志来源于她的作为黑人,作为女性的责任感,而这一切,成就了她负重而美丽的人生!
这种因勇于负重而成就自我的人不胜枚举。苏轼勇于负重,历经沧桑,直面磨难,青史留名。武则天勇于负重,胸怀大志,历尽艰辛,终成女皇。美国总统林肯勇于负重,废除奴隶制,阻止美国分裂,赢得后人景仰。无数事实证明,生命不能负重,必然胸无大志,虚度光阴,经不起风雨的吹打。唯有负重的生命方能直面风暴,矢志不渝,到达成功的彼岸。
附:并列式结构佳作
2005江西卷:“脸”是大家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有关的情境,思考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给生命一个笑脸
只要心情是晴朗的,人生便没有雨天。给生命一个笑脸,迎接属于你的生命晴空。
——题记
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潺潺流过心田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给生命一个坚强、勇敢、自信的笑脸,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一.印度洋海啸:敬畏生命——坚强的笑脸
当狂风袭卷海岸,摧毁了房屋和农田,吹不走的是人们求生的必胜信念;当暴雨肆虐港湾,冲垮了堤坝和建筑,冲不散的是人们敬畏生命的坚强微笑。
忘不了当地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地向洪水抗争时的团结,忘不了来自世界每一个角落前来援助的仁人志士的友爱。尽管肤色不同,种族各异,不变的是人人脸上深蕴的那一缕微笑,如阳光般灿烂温暖,驱走灾区人们内心的严寒。
给生命一个坚强的笑脸,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去迎对、去解决暂时的障碍,去迎取雨过天晴的那一天。
二、闾丘露薇:举重若轻——勇敢的笑脸
她,凤凰卫视的一个战地记者,一个弱女子,却用肩膀扛起了众人瞩目的重担。在那些道貌岸然却临危退缩的人面前,她用生命和誓言承受了常人认为不该承受的重压。硝烟弥漫,战火冲天,闾丘露薇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向全国观众展现了最新最真实的新闻资料。她用镜头直面现场,用勇敢直面危险……
当她站在“全国十佳青年”的领奖台上,人们又看到了那熟识的笑脸,一个诠释着勇敢、执着的微笑,一个举重若轻的纤纤身影!
给生命一个勇敢的微笑,敢为人之不敢为,去化解心中的那团迷雾,为自己,为他人开拓一条平坦宽阔的新路。
三.刘翔:超越极限——自信的笑脸
刘翔,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青年,一个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的炎黄子孙,他创造了奇迹,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当五星红旗伴着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随风飘扬在雅典的上空时,全世界的华夏儿女双眼噙着激动的泪水,因为就在刘翔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飞了
他高喊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他敢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去迎接挑战。他身披国旗,代表一个民族站在世界的前列。
给生命一个自信的笑脸,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极限。自信的微笑回报给一个民族以骄傲,升腾起一团熊熊的希望之火。
给生命一个纯真的笑脸,无论你是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纯纯地笑,笑看人生起伏,笑着花开花谢,笑看生命每一个
给生命一个笑脸,笑纳百川,用宽容和理解,用自信与豁达,用坚强与洒脱,向命运抗争,向困难招手,向生命挑战!
让我们笑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走丰富多彩的人生旅途,创造绚丽多姿的人生!
层级式结构佳作:
大江东去浪淘沙
自从造假技术日益发达以来,“辨”似乎成了打假部门的专利。(联系社会现实,直奔主题。避免了传统的穿靴戴帽写排比句的嫌疑)其实不然,所谓“大江东去浪淘沙”,如何从错综纷纭的历史人事中拣出真理的金子,从来都是要有“辨”的功夫。(提出观点,确定行文思路——辨历史人事中的真理)
可以说,“辨”是一切学问的祖宗。(分论点1,用生动的比喻句,指出辨的重要性——一切学问的祖宗)没有辨别的作用,哪来真假、善恶、虚实、好坏、忠奸的差别?一堆沙子,我们只有运用“辨”的工夫将其分为种类不同的几堆以后,才可能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讨论。“辨”是剖开清浊的那第一下斧击。(照应第一个分论点,同样用到比喻修辞,指出“辨”是一切学问“祖宗”这个地位)
不辨,不能认清人的真正价值。(分论点2,承接前文,从反面的角度论证“不辨”的后果)孔子教导学生:“汝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同一儒者,尚且要有君子小人的区别,可见圣人对于“辨”的重视。曹操到洛阳,太尉杨彪见了他,立刻辨出他是“盛世之贤臣,乱世之奸雄”,并且从此不再与曹操交往。杨彪的儿子杨修不听从父亲的劝告,做了曹操的幕僚,最后被曹操治死。(采用镶嵌式的模式,概括二则“历史人事”方面的事例,照应全文领起句,论证分论点——不辨的后果)由此看来,在识人的层面上看,“辨”与“不辨”的差别,有时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祸福。(照应分论点,重申不辨的后果)
前三段,从内容层面分析,作者是从“为什么要辨”的角度来论证观点;从形式层面分析,作者用到了正反对比论证,即采用“辨”的“重要性”及“不辨产生的后果”两方面来论证。
“辨”是需要眼光的。(分论点3,从“怎样辨”的角度来论证观点)善于“辨”的人,能见微知著。接待外国使者,以床头小吏示人,可外国使者一眼就能看破,这实在是高超的辨别力所致,非什么“望气”的迷信学说所为。王羲之的丈人能在王家诸儿中一眼相中“东床坦腹”的王羲之,确是眼光如烛,深明“辨”之道也。(同样是两则贴切有个性的材料,佐证分论点)
知人,并不是“辨”的终止,“辨”的最大功用还在于论世。(分论点4,此句承前启后,指出“辨”的最大作用——论世)穿过历史的迷雾,拣出真理的金粒。冯道是五代时的宰相。他事四姓,相十君,一点也不符合忠臣的标准,可王安石却称他为“纯臣”。因为冯道虽不忠于一姓的王朝,却忠于天下。(角度非常新颖,超越一般人对“忠”的理解)只要是有利于百姓的事,他都去做;只要是能救民于水火的君主,他都愿意与之打交道。正是王安石的“辨”,辨出了小不忠之外的大忠(对事情本质的高度概括能力,非同一般),才能使世人明白“忠”的真正意义。
唐太宗曾把死囚放走,只是约定他们回来受刑的日子,结果死囚如约而至,史书传为美谈。欧阳修却说这完全是李世民的沽名钓誉。因为死囚回来,是抱着必定会被免罪的心态;李世民放人,也是抱着他们一定会回来的心态。上下交贼,乱法废纪。欧阳修的“辨”,辨出了刑法的真理。
“辨”,是大江东去浪淘沙中拣出金子的必要手段,是获得真知真理的必备工具。人而无辨,其可得乎?(首尾照应,指出“辨”的重要性)
(点评:从立意、选材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比较深刻。作者选取的材料都是一般学生不太熟悉但又切合题意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论证过程中,该生用到“镶嵌式”论证法,许多材料都能直接引用原文,可见功底深厚。)
重文体,写合体文
几个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