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诗朗诵2篇

古诗
2022/12/3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古诗吟咏着忧伤
寂寞 泛黄
回首犹见
点滴
遗落的泪痕
悄然 流淌
仰望前方
铺展
笔墨的幻想
沧桑 消长
生命中的来来往往
有如琴筝弹奏在心上
日夜 清唱
年华轻换
情缘
却象流水
黯然 凄怆
天长地远
思念
正随幽弦
拉长 守望
我的家乡诗朗诵(2):
我的家乡烟筒山
??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巨变
作者:吉林省磐石市实验中学教师杨洪春
巍峨的烟筒山啊,
它奇峰突起,高耸入云端!
奔腾的饮马河啊,
它波涛汹涌,滚滚向前!
在具有独特风景的烟筒山下,
在一马平川的饮马河畔,
有我可爱的家乡烟筒山镇,
她与全国城乡一样: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经历了三十年的沧桑巨变!
让我们把历史的日历翻回到三十年前:
中华民族正经历了不平凡的一九七八年——
在那以前的十几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与全国农村一样,经济贫穷落后,农民缺吃少穿!
回顾当年,我们的家乡烟筒山:
论吃饭:
家家餐桌上是玉米面窝头,见不到大米白面,
只有过春节才能吃上几顿细粮,
——也称得上是少有的家庭盛宴!
最愁的还是平时家有学生带饭!
做母亲的只能用——
高粱米仔大咸菜把孩子的饭盒装满!
论穿衣:
市民穿着过于“简单”,农民服装看不上眼!
真可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三年!
论住房:
草房比比皆是,四家挤住三间!
最优越的也不过是
五六口人的家庭挤住在小平房两间!
论交通:
村村是泥土路,
晴天灰土飞扬,下雨天行走实在困难!
要想外出:十里八村没有机动车,
就是能借一台自行车也真不简单!
大多数人还要靠两条腿“负重致远!”
如果要去县里、市里办事,没有汽车,
只有乘坐火车才能实现!
论上学:
小学生也得背书包行走,
“徒步长征”十里八里不算稀罕!
能骑自行车上学者实不多见!
住宿学生,
只有靠吃玉米面大饼,喝白菜汤来渡过一日三餐!
农村学生辍学的很多,
青壮年文盲随处可见!
如果你是一个村里的高中生
就如同公认的秀才一样受人高看!
高考制度已被废除,
推荐上个中专或大专就象考上了“壮元”一般!
论学校:
初高中校舍完全是破旧的平房,
——百***用土火炉取暖,
最难过的是教室里的冬天,
学生上学要起早到校生炉子,
——弄得满屋子地冻“狼烟”!
第一节课无法上,
教室里往往是弥漫的一氧化碳!
论消费:
凭票购物已把人们束缚得苦不堪言:
布票、线票、棉花票、粮票、肉票、肥皂票;油票、糖票、烟酒票
手表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到商店购物,样样都要票,
买点生活用品实在太难!
论收入: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家庭收入都是低得可怜!
一个工人要养活六七口人,
而每月的工资只有四十几元!
一个农民成天在生产队劳动,
到年底也分不到几十块钱!
那样的经济收入本来就是顾吃就顾不上穿!
谁要是有了疾病更是没有钱住院!
而这时更为可笑的是:
在公路两旁, 在铁路沿线,
在“农业学大寨”口号的笼罩下,
在极左路线的禁锢和压抑下,
农民正在进行着所谓的“改土造田”:
这不仅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
而且造成了粮食的大幅度减产!
当时的农村现状是:
“大帮轰”的经济体制,
共3页,当前第1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