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教育局初中教研室工作计划(2)

工作计划范文
2012/8/11
8、重视名校培养,促进学校品牌发展。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以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名校的培植。加强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建设,选取突破口,加强课改经验的挖掘、总结、提炼,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其上水平、上层次、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努力争创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建立学科教研基地,培植优势学科,为名师成长创造条件。优化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特长生成长的规律,为优秀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名校、名师、名生“三名”工程的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我县初中教学教研品位,促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整体优化。
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
9、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认真落实“教师学习行动计划”,落实《业务教干专业发展促进方案》,建立专业教师的业务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分层管理的三级培训网络,教研室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师、业务教干、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学校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教师个人进行自主研修。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教师培训成绩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对学校的教学评估,作为绩效考核、教学能手(新秀)评选的重要条件。
10、培养学科带头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学科带头人是教学改
革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引领年轻教师的重要责任。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培养、使用,要关心他们的成长,保证他们每年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教研室要发挥学科教研的引领、服务作用,建立学科带头人业务交流制度,多提供业务交流的平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11、培育名师队伍,提升教学品位。名师是教育的品牌,培育名
师队伍是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任务。目前全县初中在全市有影响的名师数量不多,各学校要慧眼识才,把有抱负、有修养、学识广的优秀教师推荐出来,宣传出去,帮助他们总结出好的教学经验,加强研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努力开创我县教学改革的新篇章。教研室依托学科教研,选人定位,积极扶植,为名师成长创设浓厚的氛围。
12、抓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的有效运行机制,着力解决教师被动参与、针对性和序列性差的问题。各学校要建立起科学完备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培训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把“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落到实处,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案例研究、校际联研等活动。特别是要找准制约学校(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有重点的确立主导研究课题,加强校际合作,积极组建研究共同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四、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益
13、以专业化教研队伍建设为抓手,引领学科教学。遵循省教育厅下发的教研规范,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动态式管理的教研队伍,推动学科教学研究的制度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教研中心组建设,细化年级学科教研,整合教研骨干力量,进一步发挥教研中心组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材通研、试题命制、教师培训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做引领者、实践者、研究者。
14、重心下移,服务一线教学。教研重心下移,深入学校,贴近教师、学生,重点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培育课改典型,及时总结课程改革中的经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剖析、问题研究、典型引领等方式,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加强课改实验点学校和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落实教研员蹲点包科制度,力争点上有突破,基地有成果,认真总结、梳理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研究改进的策略,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15、以主导课题为依托,深化教学研究。本着“问题即课题,过
程即研究,参与即提高,成长即成果”的思路,依托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力争人人都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中生成智慧,实现教学创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研室进一步梳理学校立项课题,根据我县教研实际,确定部分主导课题,组建研究共同体,深化教学研究,有重点的实效推进。建立课题过程考核制度,及时积累研究资料,总结反思过程得失,确保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16、以网络化教研为平台,加强教学指导。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