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2)

调研报告
2012/7/10
“您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情况怎么样?
a. 温饱状态 b.小康水平 c.富裕充足 d.其他
在这37.8%的学生当中绝大部分是自己选的这个选项,我也分析过了,是合理的;但有个别的则是分析过后本人选上去的。那62.2%的学生亦是如此。比如说有这么一张调查表,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1.省内大学生 2.每年专业费XX~3000 3.伙食600以上 4.乡镇 5.稳定 6.3个 7.3500以上 8.20%~50% 9.有贷款 10.有做兼职 11.增加社会经验 12.温饱状态(调查表附后)
有几个选项设计的不够合理,比如3和7(可能跟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有关),但这位同学最后却选了温饱状态,我不认同,就把他分配到小康那一类了。
同样的,在分析那30%的贫困生时,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明明生活还可以,偏偏就选了温饱;还有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不过就是没有同学选c,这又是一种什么现象呢?我想大概跟国情、历史文化有关吧。
综合以上各个环节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钦州市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还是比较小的。在建档的学生当中也只是相对贫困,也达到温饱状态了,有的还趋向于小康了。从中可以看出钦州市的经济水平还是有发展前景的(由于本人不是专业的经济分析师,具体讲解就不必了)。
最后要说的是,在此次调查报告中我的感受。
首先说明,这是本人第一次参加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加之是个人全程独立完成,不周全处还望广大师生、朋友谅解和斧正。此次活动当中有夏(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日有暴雨,各个地方来回往返,累是难免的,苦是必须的,但乐也融融其中。况且,这也是谅解家乡情况的一种方式,何乐而不为呢?遗憾的是没有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也许下一次活动当中是该组个队,一起行动了。毕竟现在的社会对于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单枪匹马逞英雄的牛仔时代不知流逝在多少年华以前而一去不复返了。在活动中我对于待人接物一事也有所收获。以前很少做到的现在都可以做到了。比如说以前很少说谢谢、麻烦等客套词的,而且完事之后扭头就走,招呼也不打一个。但在火种中,在学院我会给参与调查的同学道个谢谢,说声麻烦。对于长者,也用了您来称呼。总之这次实践让我距离社会更近一步,离真实跟更真更实。
此外,针对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比如在宣传国家助学贷款这件事上,仅仅是在学校宣传还不够,我觉得可以在暑假安排学生进行走村入户宣传活动,最起码村里的学生可以在村子里大力宣传一下。这样一届一届的传下去,必然会贯穿十里八乡、千家万户的。对于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我觉得是可行的(如果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多加这一项也未必不好)而且不必拘泥于高三的学生,毕竟什么都要从“小”抓起啊!
注:由于某些原因,只能用“良好”来划分经济负担。
附表:
钦州市大学生家庭经济调查表
为了解我市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现今有以下12个选择题,作为了解其中情况的一种方式,希望广大同学理解、支持与配合,谢谢大家!(手写的可以直接在选项上打钩)
您是省内大学生?() a.是 b.否您学习的专业每年学费是多少?( ) a.XX~3000 b.3000~4500 c.4500~6000 d.6000以上
您每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 ) a.250以内 b.250~400 c.400以上
您住在?( ) 市(县)城区 b.乡镇农村
5.您家里收入稳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