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邢台市书画装裱市场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2/2/21
一、邢台书画装裱市场的发展历史
邢台书画装裱的历史可谓久矣。但是,真正的繁荣要从90年代初说起。当时的耘天艺术世界三楼是最大的装裱店。1992年的春夏之交,一夜之间烟飞灰灭了。这时候,蓄意两年多的墨缘斋以传统手工装裱的重拳占领了邢台的装裱市场,从冶金生活区搬到“三女塑像”的新华书店院,开启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正规装裱店。随后,1997年三剑画廊开业,98年三剑有了邢台第一台装裱机器。紧接着,博雅画廊、盛宝斋、四宝堂、铜艺村、文心斋、文苑画廊……开始装裱书画。截至今日(2011.2月)“兽药古玩市场”又新添一台装裱机器止,邢台市区有装裱机器52台,加上闲置的14台,邢台现有装裱机器不到70台,邢台的书画装裱市场可以说有了相当大的规模。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一行业的需求量。
二、邢台书画装裱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小难成气候。从业装裱的人数不少,店铺也有,但是零散、不集中。非装裱业代收活现象存在,兼营现象突出。同行业相互排挤,自尊自大。
二是机器装裱过热,缺乏管理。机器装裱是90年代末期新兴的一种装裱方法,由于此装裱无需技术、易掌握,简便快捷,且投资小,见效快。因此,邢台每年装裱机器以5——6台的速度递增。然而,此种方法只实用于初学书画的装裱,以及不懂书画者的作品装裱。全国各地机器装裱的很少见,因为机器装裱后的作品几乎就是垃圾,邢台却在大力发展。
三是传统的手工装裱在邢台濒临绝迹。许多书画都到外地装裱了,并非是因为质量、价格,更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唯一的理由就是“不能机器装裱我的作品”。正所谓“满大街美发的找不到一个正经推头的”一样。如果长此以往,邢台将是最大的书画垃圾场。
四是装裱技艺急待整治、提高。据了解,在邢台只有墨缘斋有唯一一个“装裱师”资质证,其他从业人员都是在为了经济收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而装裱。墨缘斋曾经呼吁:重视书画传统手工装裱,并给“xx总理一封信”要求此行业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虽然,他们广收徒弟,包括唐山、陕西、湛江等在邢台的大学生,以及邢台及周边县市教了10几人,并针对现在人急功近利特点还独创了“养式装裱法”加以推广。但是,杯水车薪收效甚微。原因很简单——微利行业,工艺复杂,见效不明显。
五是欺行霸市、不求进取、我行我素问题突出。
六是古旧残破书画的揭裱、修复急待扶持。邢台市虽然装裱队伍不小,但几乎没有进行古旧残破书画的揭裱、修复的。十个有九个根本不知道字画还能揭下来,会修复的又不愿接这样的活。在墨缘斎见过一次修复残画,一塑料袋子烂纸片,单把这些碎纸拼接到一起就要一天一夜不能停手,然后是揭,再就是上墙、补纸、填色……太复杂了。但是,这幅画完成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可是收的费用,就基本的工钱都不够。
三、进一步加快邢台书画装裱市场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