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邢台市书画装裱市场的调研报告(2)

调研报告
2012/2/21
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出台有关政策,适当投入一定的资金,扶持装裱产业的发展。邢台是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古城。XX年夏天在元街曾经起过“邢襄书画大集”,当时,孙学东(书协)、张金义(市委)等文化部门的领导参加了开集典礼。每礼拜六,周边县市,以及石家庄、邯郸、衡水、安阳等地的客商不断。可是,大集只存在了五期就夭折了,其原因一是主要组织者离开了邢台,大集无头而难走;二是邢台的字画无一例外全是机器装裱的无法收藏。慢慢大集不了了之了。这对邢台书画装裱业是多么大的损失和打击呀!目前,河北还没有书画拍卖公司,有有心人筹划一个“邢台拍卖公司”。意把传统手工装裱供养其中。但是,高额的房租,装饰、装修,日常的开支、费用,手工装裱的工资和微利收入都使得出资者望而却步。进一步说明,如果没有政策的保护、支持、扶持,邢台的书画装裱市场依旧是一片散沙,无章无距。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邢台市书画装裱市场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二是建立起以传统手工装裱为龙头的行业组织,尽早尽快扭转这不健康的市场局面。对于装裱者而言也应该相应提高技艺和自身素质,这对于各自为政,自命不凡的装裱行业来说是件难事。开门市的要挣钱,没门市的要吃饭,“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装裱的书画偷工减料严重,因价格而产生的矛盾不断。这就急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统筹、规范这个市场。
三是积极采取有关措施,尽快挽救手工装裱这一产业。并在各专科、本科学校(院)开辟传统手工装裱课程,培养人才。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在邢台论坛上有一篇《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的文章就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去说机器装裱书画的危害,(因为有些书画确实没有必要去用手工传统去装裱)。一幅字画怎样做纯属个人自愿无需去规范。但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涉及到大型的展览,名贵的书画,还有关系到邢台脸面的作品应该拿出“邢台制造”的名片。山东的青州不种蔬菜,但却是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清河看不到羊却是最大的羊绒基地。切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坏了邢台的招牌。
四是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书画、装裱等传统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努力把邢台打造成“冀南书画装裱基地”,为建设和谐邢台、文化邢台服务。邢台的交通比较便利,如果把其打造成“书画装裱基地”并非天方夜谭,这将是区别于全国大小城市绝无仅有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邢台应该说有这个实力。青州的蔬菜基地,清河羊绒基地,宁晋的工笔画,元街的书画大集……无不告诉我们,人无头不走,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工作到位,从业规范、守道,邢台的书画装裱市场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邢台市书画装裱市场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