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4)

调研报告
2012/1/5
1、人工成本增加
人员安排不当,使得加班工资金额较大。薪资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加班工资按平时、假日、法定假日分别为正常工资的1.5、2、3倍工资。所以每月会有4000-5000元的额外加班费支出。
2、餐饮权责不对称
我们知道,“收入-费用=利润”这是一个会计方程式,忽视了对费用的控制。给员工一个误区:费用的管控与基层员工没有关系。但是事实上,餐饮部是一个既创造收入又发生成本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如果不视为利润中心管理,就不能能更有效地激发餐饮部控制成本的内在源动力,达到成本投入小、经济利益大的经营目的。
五、改进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以控制采购成本
1、加强原材料采购计划与审批流程管理
部门领班晚上根据部门需求、物资储备情况确定物资采购量,并填制采购单。报送门店经理批准后,白联交与会计确认,黄联交与采购人员。根据采购计划一部分物料下单给供货商,一部分采购人员自己负责购买。数量严格按照采购单进行,防止验货时无原则的多收菜品、数量造成浪费。
2、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
首先要选出最可靠的供货商,建立起抵御市场风险的定价制度;如:供货商提供的原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应低于市场(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正常零售价格。如需调整价格需提前两天提供报价单。采购人员协同部门主管及会计对各种原料进行市场采价,填报原料市场价格表与报价单对比,主动地控制价格。通过价格与质量的监控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控制进货成本。
3、严格执行采购验货监督制度
验货过程严格遵照“三方到场确认”原则,供货商、部门负责人还有会计。验货人员要具体核对价格、数量、并验收质量,对于不符合数量、质量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
(二)严格执行标准成本制度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1、加强时间卡与报损制度的管理
对于一些成品、半成品做好后要贴好时间期限。部门主管、仓库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产品保质期限。对于库存较多的产品要加入当天的特推行列;针对容易变质、变坏的咖啡、果蔬、成品、半成品等物资应制定严格的报损报失制度。报损由部门主管上报财务库管,按品名、规格、重量填写报损单。报损单汇总后每天报送财务及门店经理,对于超过规定报损率的要说明原因,以便制定相应措施。
2、标准化成本作业操作
对产品的生产质量、产品成本进行量化,即原材料的数量、质量、净料率、蒸烤时间严格按照各部门教材上的标准制作方法执行,边角料、腐液等用来制作高汤,以实现产品标准化,有利于成本的统一核算和控制。同时通过配菜量的调整、边角料的合理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每一分成本的效益最大化的效果。另外,加强制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部门定期举行技能比拼,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成本控制岗位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三)标准化餐饮成本核算体系
1、出库成本核算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