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

调查报告
2011/8/27
三、促进崇头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对策思考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委政府“三农”工作的核心课题,也是改善农村民生的根本要求。我觉得崇头镇的情况对全县而言具有较典型的样本意义,因此,在专题调研过程中,我在深入基层、走访农户之余,分别召开了崇头镇民主恳谈会、各行政村两委座谈会和村民主题宣读会,并先后与财政局、统计局、农业局的同志们一起分析研究,征求各方面对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要积极引导,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实践证明,加快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开展香菇禁蜡工作,之所以会对农民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因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食用菌产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要改变这种“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的状况,就必须结合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多渠道发展高山蔬菜、笋竹、茶叶等高效生态农业。比如崇头镇最偏远的梅竹村,共有3000多亩的毛竹,人均达五亩,发展高效生态笋竹两用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而且效益也很好。我们要引导农民通过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开发,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走优质精品规模发展的路子。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带动与辐射作用,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来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二要选优汰劣,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目前,我县的食用菌品种单一,以香菇等普通菌种为主,经济效益不高,黑木耳等特色菌种规模不大,而且各品种都不同程度出现种性退化现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很多菇民只得采取菌棒浸蜡等省时省力的工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种植规模。今后,我们要根据山区的气候特点,加大对食用菌新品种的研发和引进的力度,选育质量优、产量高的食用菌品种,以保证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切实加强生产和营销环节的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菌种和原辅材料行为,严禁劣质食用菌产品进入市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香菇禁蜡工作,严格把好食用菌质量安全关,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崇头而言,可以有选择性地发展夏菇、杏鲍菇等新品种,加快珍惜类和草腐类食用菌开发,培育新型菌种生产体系,逐步调整食用菌品种结构,以填补市场空缺,提高经济效益。
三要加强服务,引导农民(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转产转业。从崇头实际情况来看,仅仅靠发展农业并不能彻底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还需要加快引导他们走非农化的道路。尤其对梅竹、栗溪等低收入农户集中村而言,单纯依靠农业生产,长期无法改变贫穷的状况。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众转移就业率和自我增收能力,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技能,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提高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促使他们向二、三产业转移和赴异地综合开发,以达到转移增收的目的。对于符合下山转移条件的村庄,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分批次地鼓励农民下山转移,实现异地脱贫。
四要乘势而为,加快崇头集镇建设步伐。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崇头镇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镇区人口聚集日益加速,对大湾、沙铺、黄源、云丰等周边乡镇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逐步凸显。我们从前年开始启动了崇头集镇项目,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已被列为全省200个中心镇培育计划。下一步,我们要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集镇道路、供电给水、停车场、垃圾处理、鲜菇交易市场等配套设施和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早日把崇头集镇打造成云和西南部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平台。同时,要加强项目捆绑的组织、衔接、协调和包装,积极整合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村庄整治、水利建设、康庄工程、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打捆向集镇建设投入,相对集中使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五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同时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向农村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农业项目的实施,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从调查走访掌握的情况来看,崇头镇的农村危旧房面广量大,很多农民的居住条件恶劣。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快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要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和健康养殖,积极扶持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广播电视、通讯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尽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状况。同时,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