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2)

策划方案
2012/1/17
四、落实好典型练习题
习题的选择一定要针对重点、要少而精、要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宁缺勿滥”是落实练习题的重要原则。若复习时间有限,宁可放弃一些次要知识点不复习、不练习,也绝不照着一份资料从头做到尾。当然,要针对重点内容设计落实好一份习题,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而且更要注重习题的平时积累,同时还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
五、强调好答题技巧与格式
答题技巧是能否准确、迅速答题的关键。很多老师都有“某种题课堂上讲了无数次可学生考试时总不会做”的同感,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总结、缺乏答题技巧,从而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复习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引导学生总结答各类题的技巧,如何抓住“题眼”、如何切入、如何用少而准的语言或步骤解决问题、如何总结“做一个知一类”的经验。同时,复习过程中要强化答题格式的训练,尽量不要让学生把本不应该丢的分弄丢了。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相关的文章。 六、突出好易错点、薄弱点,及时查缺补漏
复习过程不单是对新学内容的回顾再现过程,更是一个对某一阶段内所学内容中出现的薄弱点、学生易错易混点进行弥补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点、易错点,我们复习时一定要善于发现,放慢速度再次分析、大量练习,力争使其人人过关。
总之,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教师的课前准备是特别重要的,课前准备不到位,课堂上就会出现“混堂”之嫌
复习课教学的特点与原则
1、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的归纳整理。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知识的迁移训练。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矢,对症下药。
(3)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复习课的操作程序(老师们可以结合自己教学实际灵活采用)
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