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6(2)

模拟试题
2011/2/25
【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真题】
11、上表说明了
①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 ②未成年人要加强党的修养,自觉践行道德要求 ③未成年人违法纪律不要紧,千万不要违法法律 ④未成年人应自觉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2010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真题】8.
①孙伟铭触犯了刑法 ②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1、近年来,国家**酒后驾驶。市民张明宝在深度醉酒状态下独自驾车,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被南京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说明
A.酒后驾驶是严重违法行为
B.我国法律是保护人民,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C.凡是违法行为必然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必然导致严重的违法行为 答案:B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4 、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各地法院加大力度审理涉及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案件,从重处罚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法院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答案:B
【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真题】17、
①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②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严厉的刑罚处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2010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真题】10.学校合理科学安排学生的课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 家庭保护 B. 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B
【2010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真题】14.
A. 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 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答案:A
【201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6.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答案:C
【2010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真题】4.2009年8月起,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在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中,对酒后驾驶行为,一律按国家制定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上限进行处罚。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执法专项行动说明了我国的法律具有如下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依靠社会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调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漫画类主观题
图表类主观题
【2010年吉林省中考真题】14.体验“爱心护航中考”,回答问题
(2)除右图外列举事例外,自己写出一个未成年人受到保护的具体事例。(1分)
(3)我国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2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2)手机网络内容净化了,平时学校门口有警察护校了。等等。
(3)对未成年人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由未成年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特性决定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维护我国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尊严,以及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长远需要。因此,必须对未成年入这一特殊群体给予特别保护。
辨析判断题
【2010年云南省大理等五地中考试题】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0、吸毒会摧毁人的意志,引发各种疾病,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刑事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刑事处罚。
【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真题】12.(3)只要社会、学校、家庭、司法携手为孩子编织一张安全保护网,就能让无辜的孩子不再受到伤害。
判断:( )
理由:
答案(3)判断:(×)
理由: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法律赋予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的共同责任,要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青少年加强自我保护。(2分)
材料分析题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真题】34.就校园周边存在的敲诈勒索学生现象,某校九(1)班同学分成考察组、采访组、文献组开展调查研究,请你一起参与。
【现场采访】就学生遭遇敲诈勒索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
(2)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教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5分)
【文献检索】同学们查找到的法律条文中有以下内容:
《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
(3)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谈谈我们如何避免自己和同学遭受不法侵害。(4分)
答案:(2)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责任。(1分)教师应承担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责任;警察应承担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家长应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责任。(3分)只有各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1分)
(3)要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善于用法维权;(2分)要善于明辨是非,勇于维护正义,既要做到见义勇为,又要做到见义智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