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思想品德模拟试题及答案1(2)

模拟试题
2011/2/25
【2010年山西省中考真题】16.“后进生”,从静态看就是那些智力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是就眼下而言,其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从动态看,“后进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某些原目造成的,况且具有后来进步的潜力,即所谓能“后来者居上”。所以,“后进生”不等于永远落后。
“后进生”的帮扶工作,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大而言之,事关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事关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事关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败、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小而言之,这一工作影响到了学生的未来,关系到了个人的前途,还关系到了家庭的幸福与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某校九年级(二)班决定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一次全方位(包括自身和其它各方面)的调查和实用性研究,并对症下药,对“后进生”开展帮扶活动。
假如你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给班上的同学分组,同时给各组确定社会调查对象,并按要求填写下表(注:答案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若出现请用×××代替)。 (4分)
答:填法一:
组 别 |
社 会 调 查 对 象 |
A |
“后进生”本人 |
B |
“后进生”所在学校的同学 |
C |
“后进生”的家长(或家庭成员) |
D |
“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填法二:
组 别 |
社 会 调 查 对 象 |
第一组 |
某“后进生”本人及其同学、老师、家长和该“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第二组 |
某某“后进生”本人及其同学、老师、家长和该“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第三组 |
(仿上,类推) |
第四组 |
(仿上,类推) |
(说明:以上两种填法任选一种即可)
(2) 在进行广泛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请你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同时由你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按几个大的方面归类列出,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6分)
(3) 请每位同学(包括你在内)提出两条“帮扶措施”,并付诸行动。 (2分)
答案
答案答:填法一:
组 别 |
社 会 调 查 对 象 |
A |
“后进生”本人 |
B |
“后进生”所在学校的同学 |
C |
“后进生”的家长(或家庭成员) |
D |
“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填法二:
组 别 |
社 会 调 查 对 象 |
第一组 |
某“后进生”本人及其同学、老师、家长和该“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第二组 |
某某“后进生”本人及其同学、老师、家长和该“后进生”所在社区的其他人群 |
第三组 |
(仿上,类推) |
第四组 |
(仿上,类推) |
(2)答:①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不够自信或学习方法欠妥等。
②学校方面的原因。如老师教育方法欠妥或师生关系不融洽等。
③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或父母离异等。
④社会方面的原因,如网吧的诱惑或黄、赌、毒的影响等。
(说明:所列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每方面1分;所举事例要求符合题意,共2分)
(3) 答:第一条措施:例:通过鼓励,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
第二条措施:例:开展“一对一”或“几对一”的帮扶活动,并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指 导等。(说明: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按题意能列出两条措施,言之有理,切实可行,即可得2分)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选自《礼记》)
(2)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中国古代谚语)
体会上述名言的涵意,结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的有关知识,以《与友同行》为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7分)
要求:(1)紧扣材料;(2)观点正确;(3)联系实际;(4)语句通顺;(5)字数在300字左右。
得分标准:
(1)观点正确,语句通顺,文字表达清楚,即可得基本分4分;
(2)能联系实际,有一定创新,可酌情加分;
(3)最高分不超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