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高考速写讲义

2022艺考
2011/7/18
著名画家宋永进谈高考速写
一、 人物速写要述
“速”本意为“速度”,这里还包括“概括、提炼”之意;“写”意为“描写、表现”。人物速写就是用最简练的手法在较短时间里表现人的形体特征、运动规律及其给作者的审美感受。人物速写不仅可以训练捕捉瞬间运动形象的能力,可以培养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更可以积淀丰富的生活感受。它是美术家的日记,美术创作的源泉。这是素描所无法代替的。在美术高考十分火热的今天,人物速写自然成了许多大专院校美术招生必考的基础科目之一。当然,好的速写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门采尔、柯勒委支、贾科梅蒂、席勒、列宾、蒋兆和、黄胄、叶浅予、方增先、钱紹武等许多中外人物画名家的速写作品无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可贵的财富。
速写的使用工具因人而异。铅笔、炭笔、木炭条、炭精条、圆珠笔、钢笔、毛笔等以及各种普通白纸、铅画纸、信纸、新闻纸、毛边纸、宣纸等都可运用。各种纸和笔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妨多做些尝试。初学者以4B-8B铅笔或炭笔,新闻纸或普通白纸最为适宜。表现手段可采用以线为主、以面为主或线面结合三种形式。
二、 整体观念和体积观念的确立
谈到人物速写不能不提到比例问题。这也是许多初学者常遇到的难题。其实解决比例问题并非十分困难,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树立整体的观察方法。首先,人的眼睛与生俱来是局部观察的。几个月的婴儿就常常会把视线停留在母亲身上活动最频繁的眼睛部位。某个局部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放大的错觉,相反则产生缩小的错觉,甚至某些局部因根本没有被注意到而在视野中消失。儿童作画“眼大、脸大、身体矮小”正是这个原因。普通成人同样存在这种局限。其次,画面上的形象与原物往往不是等大的,即使没有这种错觉的局限,倘若孤立地把物象的一个个局部搬上画面,也会因缩小或放大律的不一致而出现各类形的问题。整体观察就是比较地看。纸上画一个圆圈,是何物?有多大?不知道!在圈里如画上三个大苹果。则可以推断圆就是小碟子;如画上三个极小的苹果,则圆就可能成了大桌面。画面上形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比较产生的。这里的苹果起了参照的作用。人物速写可以“头”作参照物,如:“立七坐五盘三半”,肩宽、大腿长及膝至脚后跟约为两头,前臂、脚长约为一头,手长约为四分之三头等;也可以两个局部长短大小互相比较,如坐姿的侧面,用头顶至臀部和臀部至脚跟进行比较,手臂长与上身长做比较等。在画人物速写的各个部位时,可有意识地提醒自己经常回头看看对象的头部,随时进行比较,渐渐养成习惯。整体观念的确立,不仅有利于解决比例问题,还有助于把握动态和处理画面的能力。
速写不同于素描那样有较丰富的体面转折和细致的局部刻画,但不能无视体积的存在。尽管有些画家可以追求平面化、装饰性趣味的效果,但初学者应以掌握速写的基本规律为主,为今后更高的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观察和表现对象时,不应该看一条衣纹画一根线,或仅仅看到对象一边的轮廓线,以至于画面上只是一些平面的、表层的、琐碎的细节拼凑,空空然没有形体,而应该同时看到形的两边和带有个性的体积,然后用线或少量的面把形体的特征表达出来。人体主要有头、胸廓和臀部三大块体积和四肢组成,而三大体积的形状是相对不变的,是观察的重点。下笔前应先看准这三大体积的形体特点和位置关系,绝不能光注意边线和衣纹,对体积熟视无睹,以至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体积观念和整体观念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