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淘汰率高录取率低 专家称不要期待值太高(2)

2022艺考
2011/2/23
一名来自甘肃的考生告诉记者,他在北京报名参加了五六所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此后一个多月,他必然要在各地奔波应考,而最让他担心的是,这将影响他的文化课复习。
虞立红提醒考生,要冷静,在参加考试前,要对不同院校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考试,不要盲目地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以北师大为例:它的影视专业侧重培养影视传播的研究者、影评人,不培养表演人才。所以对文化课的要求并不低。这类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的艺术类院校与专门的艺术类院校对学生培养存在很大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丹介绍,我们学院是多学科打通的,比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考生的外语水平或者计算机能力太差,是根本不可能考入的。所以我们强调综合发展,就是考生文化成绩比较好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好的艺术天赋。可以说,我们是在必选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的基础上录取考生。因此我劝考生谨慎报考,我不主张不符合自己志愿,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幻的光环而去选择。
功利化导致艺考热,冷静选择是正道
“艺考热”已经不是新鲜词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学生家长钟情“艺考”?一名长年参与招生工作的老师一语中的:“太功利化了!我在招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家长搞不懂工科和理科的区别,就跑过来问我什么专业最好,我还没有想好从哪个角度评价,家长又说,‘你就告诉我哪个专业将来最赚钱’……”
虞立红告诉记者:“如果考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总是追着社会风气跑,那是很容易失望的。因为一个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专业需要4年时间,如果再读研究生,加起来需要7年。7年过去了,当初选择的热门专业是否还‘热’,是否还赚钱,谁也不知道。”
于丹想对家长和学生说的是,“不能对艺考期待值太高,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当然,艺术类会让你充满梦想,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要想清楚选择这条路跟自己的未来之间是什么关系。”(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