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报考指南
校园文化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植根于印刷出版等文化领域的特色院校,一方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而特色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另一方面,学校作为传承千年中华文明、开启数字时代新媒体产业的高等教育场所,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汇聚了学校鲜明的办学传统。
1.科技学术活动。“大学生科技节”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重心,自2003 年起,由学校团委组织,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年4 月下旬启动,历时1 个月,包括展演展示类、竞赛评选类、报告座谈类、主题实践类等。通过我校大学科技园和“YBC(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北京印刷学院服务站”平台的搭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学校每年设立20 余万元“大学生研究计划基金”,用于支持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每年支持400 余人次200 余个项目,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印院大讲坛”、“博士巡讲团”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另一重心,每月一期,邀请专家学者、企业领导、知名校友等到学校举办讲座,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近三年来,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350 余人次。
2.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形成了校园文化“五个一工程”的格局(即每半年1 个主题节、每半年1 场高水平演出、每季度1 项比赛、每月1 场高水平讲座、每周1 次社团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心,每年举办一次,10 月初启动,11 月中旬结束,历时1 个半月,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艺术展演、艺术知识普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艺术竞赛类、艺术展示类、报告讲座类、主题实践类等活动。
3.实践教育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集中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每年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即由学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学院审批,给予资金支持,全程进行跟踪、督导。学校每年提供约20万左右的资金支持,组织1000 余人次上百支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走向企业,与行业同行”、“寻访校友足迹,寻找人生坐标”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每年的重大主题,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国庆60 周年群众联欢志愿服务活动、世界包装大会志愿服务活动等。日常则重点开展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爱心助残、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近三年,有20 多支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0 多篇社会实践成果被评委“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学校连续9 年荣获“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4.思想教育活动。学校按照“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勤工助学等方面的服务;打造了“与青年导师共青春”“5·25 心理文化节”、“印刷人生”、“学生党支部建设论坛”、“校友讲坛”、“红帆”等一批品牌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编辑出版了《路在脚下》、《心语阳光》、《我思我在》、《青春榜样》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刊物,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教育和服务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尤其是通过开展“入学心理普查、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行“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等,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校近年来没有因心理问题发生恶性事件。
5.学生组织活动。我校学生组织主要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全校性的学生组织有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广播台、大学生艺术团、团刊编辑部和以求真学会、求职学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为代表的31 个校级学生社团,另外各学院还有学生会、学生社团21 个,各类学生组织成员累计达4,500 余人次。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逐步打造了“模拟招聘大赛”、“求真论坛”、“心理课堂”、“英语角”、“社团文化季”等品牌活动,涌现出了心理协会、求职协会、求真协会等一批“首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其成员的综合能力。
6.学校有一批在首都高校、印刷行业有一定影响的校园媒体,如《北印青年》、《印迹》、《学生工作》、《北京印刷学院报》等平面媒体,“数字印院”和“InRadio”等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其运做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舞台。近三年,学生在“国际莫比斯大奖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首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国际、国家、市级等赛事中获奖50 余项。
助学体系
学校构建了“奖、勤、助、补、免”的助学体系,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位学生不会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1.开辟“绿色通道”。学校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现场为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的新生办理入学相关手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需提供的材料包括:村、乡两级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本人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说明、《北京印刷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北京印刷学院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2.开展“勤工助学”。学校通过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每年提供勤工助学固定岗位250 个左右,使参加学生能满足生活需求。另外,每年可提供部分勤工助学临时岗位,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获得相应报酬。
3.办理“助学贷款”。学校积极协助银行为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包括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贷款限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 元,在校期间由国家全部贴息,毕业后,贷款毕业生毕业后按季度偿还贷款利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
4.实行“学费减免”。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从学费收入中提取足额比例的经费,用于经济特别困难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等。学费减免的标准分全免、半免、免三分之一,大一新生原则上不予减免,特困补助分为入学补助、突发事件补助、春节交通补助等。
5.发放“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和企业奖学金等。国家奖学金为每人每年8000 元,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人每年5000 元,北京印刷学院校级奖学金为500-3000 元。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分为两等,一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450元。二等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月230 元。北京市国家助学金按照10 个月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