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将浓缩的“多彩贵州”搬到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舞台上

招生信息
2020/9/1
“这件作品太漂亮了!你看,那是梵净山。”
“不仅有景观,还有人呢。那个穿着民族服装的村民表情刻画的也太惟妙惟肖了,这才是真正的手工技艺啊。”
由学校师生带来的“多彩贵州”面塑作品
8月12日,在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展示交流区,由学校技能大师刘先与他的三个学生带来的面塑作品《多彩贵州》,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整幅作品长4米、宽2米,刘先老师与学生以面粉为原料,通过和糯米粉相融合,经过设计、画稿、反复修改、面粉制作、雕刻成型等步骤历时半个月,最终实现华丽变身,被雕刻成各类建筑和各种人物、动物的形象。而且,面塑作品做好后自然风干,无需特殊加工就能永久性保存。
作品景观特写
作品以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万峰林、梵净山、黄果树瀑布等景观和劳动人民田间劳作为主题,主要是想展示贵州的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酒文化,把一个浓缩了的多彩贵州搬到了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舞台上,让贵州多彩的人文风貌和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让更多人知晓。
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
精心雕刻的自然景观、磅礴大气的遵义会议会址、美轮美奂的少数民族建筑、活灵活现的劳动人民......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人忍不住赞叹,也彰显了雕刻者的独具匠心。
本次比赛,学校也选派了学生参加西式面点师和餐厅服务员项目的比赛。
“希望利用大赛平台,让学生的技能得以展现,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刘先老师说。
刘先老师介绍面塑作品的相关情况
贵州日报报道了刘先老师与学生的面塑作品
技能是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脱贫的重要方式。作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刘先老师也在积极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实现人生转变。
刘先老师十分清楚拥有一技之长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在学校申办了“刘先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系统的技能教学,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帮助他们达到技能脱贫。
审核/ 吴荻
责任编辑/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