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招生简章(2)

湖南高考招生简章
2014/4/29
学校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代表的高水平教员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军优秀教师52人。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3人次入选“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求是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军队高层次人才计划。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控制系列课程、系统工程与管理系列课程、数学公共课程、物理公共基础课程、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等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高性能计算、目标识别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技术、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基础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空间攻防信息处理技术、指挥控制组织设计与优化技术等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是全国三个获奖团队之一。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在全国全军产生强烈反响。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特色,逐步丰富形成“两个驾驭”的特色定位,即“培养驾驭国防科技的工程师、科学家、战略家和驾驭未来战争的设计师、指挥家、军事家。”60年来先后为国家和军队培养输送了15万名各类人才,其中有45人当选为两院院士,38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学校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取得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2000余项成果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51项,军队及省部级一等奖269项,取得了以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低速磁浮列车、高性能路由器、无人驾驶车等为代表的4000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学校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首次雄踞世界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榜首,创造了光耀祖国、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2013年,“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两次登顶世界超算之巅。
学校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科技竞赛和科技文化节活动。2000年以来,学员在国际国内多项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共获得国际级奖励266项,国家级奖励714项。其中,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特等奖3次;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4次;四次进入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连续参加全部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均获得一等奖;2010年包揽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前三名,获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公开赛外语组冠军;2011年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唯一特等奖,获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团;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次获央视机器人大赛亚军;2013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atlab杯。学校每年由本科学员组织各类大型科技文化节,如航天科技文化节、数理月、机器人文化节、电子科技苑、信息系统与管理科技文化节、“银河之光”计算机文化节、“光之韵”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月、“兵之道”军事文化节等。
学校是全军对外开放单位,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往来,长期聘用20余名外籍教师在校任教。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请进400多人次境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公派100余名优秀学员赴国境外一流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派遣近900人次赴国境外参加相关学科领域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年通过教育部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公派本科生赴国外进行联合培养,选派部分优秀本科生赴国外参加国际组织科研实习活动和自然科学暑期学校。每年资助数理基础好的优秀硕士研究生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积极开展以学员为主体的对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开阔学员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流能力。每年派遣学员赴国外进行军事交流,每2年举办一届国际学员科技活动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邀请外军学员和军官来校交流,分享卓越军事人才培养经验。每2年举办一届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从科技发展视角研究国际安全战略问题,为学校师生提供与世界一流战略研究专家的交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