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简介(4)

北京高考最新信息
2012/7/23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家、理论家如尤里斯•伊文思、乔治•萨杜尔、锡拉•菲利浦、山本萨夫等都曾来学院讲课和访问。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参与这些影片摄制的有教师、留校毕业生、高年级学生。这些影片资料不仅为北京地区建设、发展留下一批形象的历史宝贵资料;这一活动的开展,也使教学和生产得到密切的结合。北京市委非常重视《北京新闻》的工作,样片都由书记处根据内容涉及的方面,分别请刘仁、万里、陈克寒、邓拓、赵凡等主持审查,及时提出意见,按时发行。《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五十年代后期,全院师生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中央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等,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由于在学习、讨论中提出了"批判走自专道路"、"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口号,加上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使少数教师被错划为"右派",一部分教师的思想余悸犹存,这一大学习、大讨论,带来了教与学的思想混乱;又加上一系列客观原因,使师生参与"全民炼钢"、"除四害"、"**训练"及单纯的农业体力劳动,办工厂以及社会公益性劳动,过多的占用了教学时间,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六十年代初期,学习和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60条",全院师生认真总结了三年"教育革命"的经验教训,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思想、招生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提出师生的社会公益性劳动每年限定在一个月以内,贯彻"学校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精神。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根据艺术院校教材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各专业教材的编写,同时又在教材建设方面提出:"总结实践经验,借鉴苏联的教学经验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努力研究,吸取民族的美学传统、民族艺术的优秀遗产、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道路等内容充实教材。"在这一基础上,完成了一批教材、制定了一批剧目。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这一时期,为丰富教学内容,建立结合中国电影创作实际的教材体系,电影界的前辈与专家夏衍、陈荒煤、张骏祥、朱今明、韩尚义、成荫、程季华、孟广钧等人都来校长期或较长期的担任有关专业课和专题讲座教学。
但是,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教育经费和电影胶片进口的困难,教学实习作业的削减,使学生的基本训练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所下降。
这一时期学院为中国电影事业输送了1300余名毕业生,他们都成为七十年代以来活跃在影视艺术创作岗位的重要骨干、也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支生力军,这其中有:丁荫楠、胡炳榴、陈家林、周康渝、谢飞、郑洞天、张暖忻、王好为、黄蜀芹、广春兰、彭名燕、李前宽、颜学恕、许还山、滕文骥、云文跃、邹积勋、孙永田等,以及同时又分别担任局、厅、厂领导人的吴贻弓、马林发、滕敬德、王进、黄永湖、李宁、刘建中,董全德等。他们的作品都曾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奖励。八十年代在电影教育、电影工程岗位的一些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也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三、1966-1977年,电影教育停顿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坚持了办学、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为正处在干部青黄不接的部分电影制片厂输送了一批青年干部。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师排练、演出了大型话剧《最后一幕》。邓颖超在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实况录像后,对赵丹、张瑞芳说:"这个戏政治好,艺术好、技术好",并对文化部部长黄镇说:"这个戏对恩来同志的处理非常好。演出这个戏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使当时的演剧队翻了身,他们当时都是做地下工作的,好多是党员,'四人帮'迫害他们,演出这个戏,在政治上给他们平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