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介绍(上)普通本科(3)

云南高考招生专业
2018/7/19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专业特色: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学位点,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土地资源调查与信息,土地规划与评价,土地整治,土地生态,土地法规与政策等方面经过系统实践训练,熟悉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土地规划学、土地整治、土地行政管理、土地生态学、土地信息系统。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国土、测绘、地理信息、房地产、现代交通、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规划管理、土地科学研究等行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9%以上。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是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特色突出的学院之一。现有本科专业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院省校共建重点学科1个,冶金工程专业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并列第二位。
学院现有教师14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优青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3人,教授45人,副教授43人,博导47人,硕导90人,博士学位教师95人,省级和校级教学名师7人。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30余个,拥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院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400余件,三大检索论文1500余篇;承担质量工程等教学项目90余项,出版教材及专著70余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教师学生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100余项。
学院与美国、英国等十余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咨询电话:0871-65154062,0871-65195800
微信公众号:gh_3684f2e1694c
冶金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冶金工程专业是昆工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特色最突出的专业之一,是教育部第一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云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和冶金工程领域卓越计划实施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设备基础、重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轻稀贵金属冶金学。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胜任各类冶金企业、科研设计院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领域,以及材料、化工、环保、机械、军工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岗位。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下设热能动力工程和水能动力工程两个方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流体力学、锅炉原理、工业炉热工与设备、汽轮机(水轮机)原理、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电力、冶金、水利水电、动力设备、化工、制冷空调、环境保护、汽车、信息技术等行业从事研发、教学、设计、运维、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6%以上。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一个校级新能源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相关的宽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掌握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专业知识,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具有较强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风力发电原理与技术、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能源、建筑、交通、材料、电子、环保等行业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专业特色: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新兴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理化、材料等学科基础;具备提高新能源材料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备合理分析专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具有对相关项目进行管理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应用研究型复合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固体物理、化学电源、电化学研究方法、储能原理与技术。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能源、材料、电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设计、生产、科学研究、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学院设四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00名,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33人。学院设有五个系和一个实验与测试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博导34人,硕导90余人,“千人计划”和“新世纪国家百千万”等国家级人才5人,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及后备人才17人,省教学名师2人。拥有金属先进凝固成形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和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等级分排名第14位,2016年材料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有3个省级和8个校级学术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近5年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11项,省部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487篇,授权发明专利128件,年均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
咨询电话:0871-65109892,0871-651092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与国内相关“双一流”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制度,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计划项目到国外大学进行交流访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云南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冶金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具备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坚实的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先进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和装备及其发展趋势,能在机械、矿山、冶金、化工、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材料成分设计、成型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工艺研发、经营管理等一线工作,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金属液态成型原理、铸造工艺及CAD、金属塑性加工原理及工艺、焊接冶金学、腐蚀与防护原理、材料成型设备及控制、材料热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冶金、新材料、机械、矿山等行业从事材料产品、工艺及装备的开发与设计、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及产品营销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95%以上。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建立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制度,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计划项目到国外大学进行交流访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材料领域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具备材料领域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能够分析和解决现有系统运行中的复杂性问题;针对全球市场的新需求,能够以创造性方法研究、开发和设计新的解决方案。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能作为技术骨干或领导与其他成员协作组织工程技术项目的实施。具有较高的科学、人文、道德素养及责任感。
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现代材料测试技术、材料性能学、金属塑性加工原理、粉末冶金原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化学电源、半导体物理及器件。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及器件制造、材料工业设计、材料制造、材料认证和检测服务、材料大数据等行业就业。近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