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岳阳

高中知识
2022/1/10
一、《晚泊岳阳》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晚泊岳阳》 北宋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本诗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二、晚泊岳阳 赏析【赏析】
本诗是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全篇以叙述起笔,“卧闻”二字,从容不迫,纡徐而来,显得悠然自适,并点明是途经暂泊。“城里”、“城下”,为全诗紧要处。系舟城下,“城里”之事当然不知,所以首句仅仅以悠闲笔调轻轻带过,但那钟声却有无限韵味,耐人思索。日暮钟声,想此刻“城里”,大概正是炊烟袅袅,灯火煌煌。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闲卧舟中。心中不由泛起层层涟漪。
待到他从沉思遐想中醒来,只见一轮皓月,悬于空江之上,似欲亲人。“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此时,他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江路又在哪儿呢?
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蓦地,水面上传来一串歌声,原来是舟子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声。对一个羁旅中人来说,这“一阕”歌声将引‘起多少思绪,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这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诗人久久凝视着,其心情如何,便不再说下去了。实在也无须言说,因为读者自能体会到。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所以方植之说:“欧公情韵幽折,往反咏唱,令人低徊欲绝,一唱三叹而有遗音,如啖橄榄,时有余味”(《昭昧詹言》)。这段话可谓此诗的评。此诗以情韵胜,实是欧之本色,其唱叹之致,与欧文相似,而与他学李白或韩愈的那一类诗歌不同。 (陈顺智)
三、语文 求 欧阳修《晚泊岳阳》的意思和赏析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
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
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
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虽然有“云水苍茫”的“失路”之感,但是欧阳修还是听到了“清辉”中的歌声,听得很入迷,仍然享受着“轻舟”“如飞”的感觉。
从这里,可以看到欧阳修和范仲淹在个性上的差异。到了《醉翁亭记》中,这种差异,就更明显了。
欧阳修大笔浓墨,渲染了一派欢乐的景象,不但是自己欢乐,而且与民同乐。这是不是说欧阳修没有心忧天下的大气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全面分析《醉翁亭记》。
第一句,“环滁皆山也。”一望而知,好处是开门见山。
但这种境界,就是在讲究史家简洁笔法的欧阳修手中,也不是轻而易举地达到的,而是经历了反复。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载:“欧公文亦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
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开门见山而后,径直写山水之美。
先是写西南的琅琊山:“蔚然而深秀”,接着写水(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山水都有了,跟着写亭之美:“翼然临于泉上。”
三者应该说都比较简洁。“翼然”,把本来是名词的“翼”化为副词。
虽然早在陶渊明就有过“有风自南,翼彼新苖”(《时运》),但陶氏是把“翼”化为动词,而这里则是化为副词,用来形容飞檐,很有神韵。除此以外,并没有刻意的修辞痕迹。
但是这几个短句却构成十分别致的感觉。别致感从何而来呢?有人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们引用来作一比较: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
它的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所谓的酿泉。山势曲直,路也跟着弯转,于是就可以看见在山泉的上方有个像鸟的翅膀张开着一样的亭子。
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字的是这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山山水水之间。
这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中,寄托在酒里的。 从词语的意义来说,应该说翻译大致是确切的。
但是读起来,其意蕴却可以说损失殆尽。这除了古今词汇联想意义的误差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译文把原文中很特色的句法和语气全部阉割了。
原文的第一句,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开门见山;实质上,还在于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语气的基调。如果要作吟诵,不能尽情直遂地读成:环滁皆山也。
而应该是: 环滁……皆山也……。 只有这样,才能和全文的句子的语调统一起来。
如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从句法来说,一连八九个句子,都是同样结构(……者,……也)的判断句,都是前半句和后半句的语气二分式。这本是修辞之忌。
景物描写以丰富为上,不但词语要多彩,而且句法上也要多变,这几乎是基本的、潜在的规范。句法单调和词语乏采同样是大忌。
而欧阳修在这里,却出奇制胜,营造了以一种不仅仅在语义上、而且在语气上一贯到底的语境。这种前后二分式为什么值得这么重复,又能在重复中没有重复的弊端呢?关键在于,这种前后二分式的句子,不是一般的连续式,而带着一种提问和回答式的意味: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先看到景色之美,然后才回答,“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先是听到了声音,然后才解释:“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先有奇异的视觉意象,然后才回答:“醉翁亭也”。
这种句法结构所提示的,先是心理上的惊异、发现,后是领会。这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的特点在于,第一,先有所感,次有所解;先有感觉的耸动,后有理念的阐释。第二,这种句法的重重复复,还提示了景观的目不暇接和思绪的源源不断。
如果不用这样提示回答的二分式句法,而用一般描写的句法,也就是连续式的句法,就得先把景观的名称亮出来: 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 醉翁亭,其亭翼然而临泉上。 这就没有心理的提示、惊异、发现和理解的过程,可真是有点流水。
四、晚泊岳阳 表达作者什么心情【作品名称】:《晚泊岳阳》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欧阳修 【作品体裁】:七言律诗 本诗三处写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作伴;第五句用拟人的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做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于被贬夷陵途中,隐含诗人旅中思归的情思。
五、古代诗词阅读《晚泊岳阳》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
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
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
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
轻舟短楫去如飞。
阅读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二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思归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点拨】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题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它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六、晚泊岳阳 欧阳修 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晚泊岳阳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晚泊岳阳》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