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

中国文化
2022/1/9
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
五代儿皇copy帝石敬瑭曾无耻的尊契丹为父,割让国土,一,汉朝没有称臣纳贡之说。二,至于李渊向突厥纳贡称臣则属误解,李渊确实像突厥示弱,但纳贡之说真没有。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登基之初虽曾因突厥兵寇长安,但却以弥天之勇暂退突厥,之后更是驱逐突厥出关,被尊为天可汗。三,宋朝知有些弱是真的,纳贡也有,宋辽澶渊之盟就以北宋求和,向辽输送岁币,道但称臣真没有。历数中国历史,中国向来以上国正统自居,向不对外称臣,虽有某些朝代苟且求和而与外邦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割地送钱,却没有真实意义上的纳表称臣之说。
我得纠正你的错误。汉向匈奴、宋向金等等所谓百的纳贡无疑度只是权宜之计。而且这些并不是中国对外称臣。“对外称臣”是只异邦异问族因实力强弱而形成的附庸关系,而你所说的答这些事都只是中国民族内部的实力对比,和朝鲜越内南等对中国称容臣是不一样的。中国从未称臣。
网友“深海战舰”和“禹启天涯”的回答存在错误更正一下,根据史记的记载汉高祖刘邦只是和匈奴结为兄弟之国和儿女亲家,并未向匈奴臣服,相反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几代人的积累,经过汉武大帝大规模打击,到汉宣帝时匈奴倒是向天汉臣服了。
相反根据《旧唐书李靖传》记载:“太宗(李世民)初闻靖破颉利,大悦,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者国家草创,太上皇(李渊)以百姓之故,称臣于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款塞,耻其雪乎。”因此唐朝确实向突厥臣服过。
下面乃历代向异族臣服的统计:
1.581年-583年隋朝依北周、北齐之制向突厥进贡。
2.617年太原留守李渊遗使向突厥国始毕可汗借兵马攻长安,以助兵势,并承诺平民、土地归他所有,财物归突厥。突厥向李渊资助500军队、2000马匹,史料透露李渊曾经称臣纳贡。后长安城破,留守阴世师、骨仪被斩。
3.626年突厥国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京师震动。唐太宗“空府库”以求突厥退军并与之结“渭水之盟”。直至627年,突厥衰落。
4.711年杨矩把黄河河西九曲羌人游牧之地送给吐蕃,714年因吐蕃寇兰、渭等州畏罪自杀。763年吐蕃军队占领长安15天,唐代宗同意先向其进贡5万匹丝绸。
5.757年唐肃宗李亨欲速收复长安,曾遗使向回纥国英武可汗借4000精兵助唐,承诺士人、平民、土地归唐朝,财物、儿童、女子归回纥;克城之日被广平王李豫制止,回纥至洛阳履约,入府库收财物,并在城内市井、村坊掠夺3天。
6.1004年-1042年澶渊之盟,宋朝每年向辽进贡“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
7.1042年-1122年重熙增币,宋朝每年给辽的岁币,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基础中,再增加岁币银、绢各10万两、匹。
8.1141年-1164年绍兴和议,宋朝向金割让唐、邓2州,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9.1164年-1208年隆兴和议,宋朝向金割让海、泗、唐、邓4州,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岁币降为银、绢各20万两、匹。
10.1208年-1214年嘉定和议,宋朝每年给金的岁币增为银、绢各30万两、匹,另外还给金犒军费300万银两。
11.1217年,金侵宋之战爆发,完颜赛不在信阳之战大破宋朝守军。至此宋朝奉金为君、伯、叔,纳岁已达近百年。
12.1259年宋朝国相贾似道曾遗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的承诺。
13.1274年贾似道再遗使议和,向蒙古提出输岁币、称臣,如开庆原约,被伯颜回拒。
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为什么要这么做?李渊之所以要讨好突厥,甚至忍气吞声,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后方基地的安全,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更好地为夺取天下做好准备,而且这是当时李渊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毕竟他没有其余的精力再去对付战斗力强悍的突厥了。
其实这件事情还得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天下已经大乱,李渊趁机占据了整个太原,随后宣布起兵。李渊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前往突厥示好,甚至愿意向突厥称臣纳贡,突厥首领自然非常高兴,当即派兵支援李渊,在李渊即位后,前后向突厥进献了不少财物。李渊之所以向突厥称臣,其实也是为了夺取天下着想。原来在李渊起兵前,一直有其他割据势力在窥伺他的封地,李渊意识到如果不向突厥称臣,那么自己的后方就会不安稳。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李渊才向突厥称臣,否则他做不成皇帝!
当年唐朝军队频频失利,后来是在突厥的协助下,唐朝才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为了换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唐朝将很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地方送给突厥,结果导致关中的门户洞开,突厥骑兵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关中地区。
而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与突厥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突厥骑兵不断入侵关中,双方的关系最终破裂。当李世民继承皇位不久,突厥就大举入侵大唐,李世民不得不向其缴纳大量财物,达成渭水之盟。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就此屈服,反而励精图治,终于在四年后将突厥灭掉。
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够可以换取后方基地晋阳的安全,为进军关中换取条件。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李渊才向突厥称臣,否则他做不成皇帝!
唐朝在建立初期,唐高祖李渊曾向突厥称臣。事情还要从隋朝末年说起,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李渊也谋取江山。李渊在起兵后,便派自己的得力干将刘文静前往突厥。刘文静提出“愿与可汗兵号同入京师,人众土地归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非常高兴,立刻派兵支援李渊,后来,李渊即位后,给了突厥不少金银财宝。
武德元年,西秦霸主薛举率军大规模的侵犯,唐朝军队在浅水原之战中惨败。为了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唐朝将五原郡、榆林郡“送给”突厥,有了突厥的支持,唐取得了第二次浅水原之战的胜利。但也因此使突厥骑兵易如反掌的进入关中地区。唐朝逐渐统一天下,与突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双方关系不久便破裂了。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继承皇位,突厥十万军队逼近长安附近,李世民不得不向其缴纳钱财,达成“渭水之盟”,而后,在四年后将其除掉。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李渊为什么要向突厥称臣纳贡呢?实则为了夺取天下。在李渊起兵之前,刘武周在突厥的帮助下,窥伺晋阳,为了让自己的后方稳定,李渊不得不向突厥称臣纳贡。
康熙与郑经谈判内容“按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是什么意思康熙平定三藩后,台湾成为东南沿海百最大的威胁,康熙度决定解决台湾问题,派明珠到台湾谈判,台湾给出的条件是仿朝鲜问例称臣(意为要将台湾成为一个藩国)答,不剃发(回保留汉人传统),不登岸(实质是将台湾孤悬海外),实答质上是分裂中国。
(不削copy发,称臣纳贡)意思是,朝鲜人们可以不像清朝人们一样,在前面剃光头发,但要在清朝面前称臣,服从清朝,还要每年纳税,进知贡。政治意图是让朝鲜永远服从于清朝,达到不费一兵道一卒,征服朝鲜的目的。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有谁能给我古代中国向外称臣纳贡一览表?李渊在起兵后,向突厥称臣纳贡,甚至还割让土地》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