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樽是什么意思?

中国文化
2022/1/8
《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
此诗句并非说的哪位诸侯,只是东汉末年孔融的一句感慨。出知自在《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记载:“岁馀,复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乃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1] 东汉末道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内,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容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樽是什么意思?“樽百”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半樽也就是半杯。
读音:zūn。
名词:本作“尊”。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又如:樽杓(指饮酒之器度)、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饮酒之器)、樽酒(杯酒)。
动词:往酒器里倒酒知。
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文。——《儒林外史》
扩展资料:
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ūn,指古代的盛酒器具。形状有点像今天的痰盂,道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开樽,举杯(饮酒)。
康熙字典回
《说文》作尊。
《易·大过》樽酒簋贰用答缶。
《玉篇》酒器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樽
『樽』百
拼音:zun
部首:木
笔画:16
度
◎详细解释
樽
罇
zūn
【名】
(形声。从木,尊声。本作“尊”。本义:盛酒问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同本义〖winegoblet〗
有酒盈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唐·李白《行路难》
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全图答绣像三国演义》
又如:樽杓(指饮酒之器);樽桂(杯中的桂花酒);樽酌(指饮酒之器);樽酒(杯酒)
樽
zūn
【动】
少倾,摆出酒席,四位樽酒论专文。——《儒林外史》
通“撙”属。抑止〖save〗
樽流遁之观。——《淮南子·要略》。杨树达云:“樽,经传通作撙。”
又如:樽约(谓节约,樽,同“撙”);樽节(节省。樽,通“撙”)
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此诗句百并非说的哪位诸侯,只是东汉末年孔融的一句感慨。
关于此诗句的出处,现在流传较广的是说东汉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文学家孔融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联,为孔融诗作中的摘句联,说此联应是距今最早度的对联。相关资料显示,《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孔少府集》记录有孔融留存于世的《临终诗》、《六言诗三首》、《杂诗二首》等八首诗,其中并未见有此两句诗句,却在《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中有此记载:“岁馀,复拜太回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乃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答空,吾无忧矣。’”由此可见,它既非来自孔融的诗作,更不是孔融为作联而写,仅仅只是孔融的感叹。
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zhidao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后汉书·孔融传》
这句话说的是孔融,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内,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家学渊源,为“建安七子”之首。容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樽是什么意思?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樽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三国》里面的诗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说的是哪位诸候樽是什么意思?》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