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壮烈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7
1.形容壮烈的成语
前仆后继
qián pū hòu jì
[释义]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语出] 清·秋瑾《吊吴烈士樾》:“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
[正音] 仆;不能读作“pú”。
[辨形] 仆;不能写作“朴”。
[近义] 前赴后继 勇往直前
[反义] 苟且偷生 贪生怕死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前赴后继”(763页)。
[例句]
①无数革命先烈~;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②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奋斗牺牲;精神是可歌可泣的。
[英译] One steps into the breach as another fulls。
2.表示壮烈的成语词目 赴汤蹈火
发音
fù tāng dǎo huǒ
释义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
《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赴汤蹈火的故事
示例
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近义词
出生入死
反义词
贪生怕死
3.形容悲伤壮烈的成语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闷闷不乐、
一筹莫展、
撕心裂肺、
心烦意乱、
切肤之痛、
死去活来、
肝肠寸断、
触目伤怀、
忧心忡忡、
离合悲欢、
多愁善感、
悲天悯人、
如丧考妣、
惨无人道、
惨绝人寰、
痛心疾首、
黯然失色、
郁郁寡欢、
痛哭流涕、
黯然销魂、
椎心泣血、
惨不忍睹、
痛定思痛、
泪如雨下、
心如刀割、
泣不成声、
悲痛欲绝、
愁眉不展
4.描写英雄壮烈牺牲的千古名句1、男儿宁当格斗死。
三国·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本句大意是:男子汉大丈夫宁可与敌人搏斗而死。《饮马长城窟行》主要描写封建统治者修筑长城给人民造成的妻离子散的痛苦,此名句是“太原卒”愤然回答“长城吏”的话,它与下文“何能怫郁筑长城”一句既写出了男子汉甘于献身疆场,战斗而死的豪迈气质,又写出丁“太原卒”对无休止的徭投的痛恨之情。此名句后来在引用中卫有了新的含义,常表示男子汉为国捐躯的豪情.历代为之传诵。
东汉末年文学家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2、男儿到死心如铁。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生死之际,视断头如回家一样坦然。此名句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视”、“归”一句显出为国而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尤其后句,在承传中演化为“视死如归”的成语.成为表现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习惯用语。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4、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唐·杜甫《东楼》。这两句大意是:只见新战死的士兵尸骨又增漆了许多,从未见到那些战死的士兵鬼魂能返回故乡。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
唐代诗人 杜甫 《东楼》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形容壮烈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形容壮烈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