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六出祁山主要内容

中国文化
2022/1/7
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
六出祁山(共十五回)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百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勀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度
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内谡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容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零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零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
六出祁山主要内容“六出祁山”已经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语出《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序言里,引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说诸葛亮“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于天时;而至六出祁山,则近乎人事[12],在这部小说里面,还有很多回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其中也不乏“六出祁山”的字眼。自此之后,文学界、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就赞同或者找材料来证明诸葛亮六次北伐的史实。阅《三国志》,其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出祁山仅两次。其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以赵云、邓芝为疑军,兵发箕谷,而自己却率大军攻祁山,以马谡为前部先锋,领王平等五部军马浩荡而向秦川发动攻击,不想马谡不听节度,遂有街亭之败,虽然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降蜀,诸葛亮也迁西县千余家回汉中,但是二十一年后精心准备的第一次北伐总体上失败了[13]。第二次,同年冬,大军出大散关,兵围陈仓,因蜀国大将曹真早有预料,已经安排郝昭部署军队做好了战前准备,双方激战二十余日,蜀军粮尽不得不撤退。第三次,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遣陈式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基本取得胜利。第四次,再次出祁山,在双方交战中,魏将张郃被乱箭射伤致死,蜀军粮斤军退[14]。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建兴十二年春(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由斜谷出,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百余天,诸葛亮因病去世。对照前面综述中所提到的李星先生和殷克勤先生的论述,显然问题出在公元230年此次双方的战争,而根据历史记载,此年“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斥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当作武都)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15]。蜀军方面,诸葛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为援,严阵以待[16]。此次蜀军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在今城固一带防御,即“亮待之于成固、赤坂[17]”,并没有大的军事行动,后因为天气的原因,大雨骤降,栈道断绝,魏国撤兵,蜀国的援军和粮草因为李严(平)两面三刀假传圣旨而没有运入汉中,双方就此罢兵。显然,诸葛亮的北伐只是五次,两次围祁山,三出关中,“六出祁山”是小说为了彰显诸葛亮鞠躬尽瘁、忠于蜀汉的精神而默认了公元230年诸葛亮的军事行动而已,但“六出祁山”也因此成为其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摘要:“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百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度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知中,并无六出之说;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道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回“子午奇谋”未答被采纳是诸葛亮与魏延行军风格差异所致
诸葛亮六出祁山六回概括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诸葛亮发动过五次北伐,其中出祁山只有两次。
大致说下诸葛亮的北伐的经过,和魏国的应对战略改变
一伐、声东击西,初出祁山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向刘禅上名扬千古的出师表,【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经历了诸葛亮开府三年的治理,蜀汉已有了三国志描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景象
然汉军精锐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震慑敌国的大将----关羽、张飞、黄忠等也已经尽数消亡。此时的汉军,包括统帅诸葛亮,也仅有过南征的一次大规模作战经历而已。因此,面对东征西战数十年、威名远扬且拥有大量骑兵的魏军,恐怕包括诸葛亮自己也缺乏进行正面碰撞的信心。同时跨越巍峨的秦岭显然也是汉军北伐的阻碍,无论是对其攻取方向的隐蔽性还是后勤补给的通畅性都是巨大的危害。
所以这个时间段的诸葛亮,对魏国主要采取了结合大战场欺骗性谋略+政治攻势的方针,一切都是为了尽量避免孤军深入同魏军主力交战。如策反孟达,还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肯定也是事先预谋的。而魏国大将军曹真则被赵云堵在箕谷。人言诸葛亮不擅奇谋,岂不知这正是诸葛亮效仿四百年前的汉初名将韩信在定三秦过程中所采用的声东击西么?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六出祁山主要内容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六出祁山主要内容》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
文章《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里的第几回?六出祁山主要内容》整理和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与分享传播,文中的内容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请自行甄别真伪!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