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溪话的谚语

高中知识
2022/1/6
1.汤溪的汤溪方言
一.关于汤溪话 汤溪实在有一些独立性,首先,方言就和左右地面上相去甚远。
金华、东阳、兰溪一带说话与杭州口音有脉络关系,都受南宋官话的影响,一般北方人也能听出个所以然。但汤溪话就浊朴的可以,完全是上古的越国口音,有些歌谣听起来就象非洲原始森林氏族部落的吟唱。
有个童谣叫“jinzongbang”,没有什么具体意义,就是孩子们的娱乐,节奏、音调和语言发音都极为感官化,绝不像“教化”之地的产物。汤溪话很特别,比如讲被子迭得“四方叠整”,就很形象;比如颜色,红冬冬、乌嘀嘀,很有音乐感。
汤溪人的口语,完全没有用书面汉字记录下来的可能,只能“翻译”出一个大概的意思。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解放初期,汤溪出了个劳动模范,叫陈双田,毛主席接见他,居然找不到翻译。
汤溪人能听懂“金华话”,但金华人未必能全听得懂“汤溪话”。原因在于金华地域交通发达,“金华话”受到了很多外来语的影响,兼收并蓄,被改造和变异了很多。
而汤溪由于地处偏远,外来语种对地方方言的侵蚀较少,语言交流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等原因,反而保存下了很多古朴的上古口音。要研究金华方言,就不能不重视“汤溪话”的研究。
广义上的“汤溪人”包括汤溪、罗埠、洋埠、蒋堂等婺西地区居民,那里的人讲话虽然腔调有别,但都算是“汤溪话”。二.汤溪话的写法在这里看到几个用汤溪话的同音字书写汤溪话的帖子,看上去有些莫明其妙,这样恐怕难以普及汤溪话的知识。
实际上汤溪话的大部分词语都可以用汉字准确书写,其中有些跟普通话相同,有些属于古汉语,如果汤溪人知道汤溪话的某个词的准确写法是什么,或者汤溪话的某个词实际上就是普通话或古汉语的某个词,也许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甚至有利于大家更好地使用、书写汤溪话。本人对汤溪话略有研究。
现提供若干例子,供大家参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点兴趣。
冒号前为汤溪话(因为这里无法标音,我只写出正确的汉字),冒号后为对应的普通话意思。阿:我。
尔:你。渠:他。
个:的。侬:人。
徛:站。困:睡。
五更:早上;早饭。望:看。
东司:厕所。(我2012在日本的一个著名寺庙里看到一块醒目的招牌上写着“东司”二字,指向厕所,竟然跟汤溪话完全相同,而汉语方言里很少有把厕所叫做“东司”的,颇感惊讶。
询日本友人,告曰在日语里厕所一般也不叫“东司”,只是寺庙这种隆重的地方才有此叫法。)射尿:撒尿。
射涴:拉屎。(我也知道汤溪话的那几个需要禁忌的生理部位和生理现象的正确写法,不过在这里就不写了)肚饥:饿。
口燥:渴。著:穿。
(例如:著鞋,著衣裳)弗:不。味:高兴。
无:没有。(例如:“无味”意为没意思)吓侬:很。
(例如:“吓农味”意为很高兴,很愉快)天雷鼓:打雷。晓弗得:不知道。
危邪:很,非常。
2.江山话的民间谚语“春雾晴,夏雾雨,秋雾霜,冬雾雪。”
“天红霞,呒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一九二九,汗汃雨流;
三九廿七,曰事结疙;
四九三十六,门前挂糊搭;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上舞;
六九五十四,提篮讨野菜;
七九六十三,搭衣挂肩担;
八九七十二,黄狗在阴边嬉;
九九八十一,犁耕耙糙统统出;
十九足,豁秧谷。
3.收集绍兴本地谚语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说明过分小心是成不了大事的。)
勿话一肚皮气,话话两肚皮气。(不说也罢,越说越气。)
过夜茶,毒如蛇。(过夜茶不宜再喝。)
闲事勿管,饭吃三碗。(不管闲事最好。)
外甥大如皇帝,娘舅大如天地。(在外婆家,外甥最被宠爱,兄弟分家娘舅可以说了算。)
自道好,烂稻草。(自吹自擂的人好像烂稻草那么差。)
吃杀勿壮,养杀勿大。(很会吃但还是瘦。)
有得眠床困狗窠。(能享受不享受。)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
外甥多像舅。
勿可勿信,勿可全信。 谚语是有了,不过读音不好注,只能这样了。
4.关于物候的谚语关于物候的谚语有:
1、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
2、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木棉树开花,雨季要提前。
5、东虹日出,西虹雨;晨虹有雨,晚虹晴。
6、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7、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
8、南闪(电)三日,北闪对时。
9、白蚁绕灯飞,天将发(降)大雨。
10、早晨天发红,海上警渔翁。
11、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12、鱼鳞天(鲱鱼鳞),不雨也疯癫。
物候(wù hòu)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5.关于树的谚语,谢谢关于树的谚语有很多,下面我列出常见的十个:
1. 财多惹祸,树大招风
2. 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
3. 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4.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5. 炒豆出芽,铁树开花。
6.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7. 背靠大树好乘凉。
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9. 花在树上开,别忘地下根。
10. 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树开什么花。
扩展资料: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谚语
6.关于细心的谚语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类别繁多,不胜枚举。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汤溪话的谚语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汤溪话的谚语》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