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3)

中考优秀作文
2012/3/21
回到山海关之后,袁崇焕对待本职工作,还是竭尽全力的。但是,性格中的缺陷也越明显。早在和皇帝老师、知遇恩公孙承宗合作时,他发现一军官虚报士兵的人数,就砍了人家脑袋,活活气坏了孙承宗。你一个监军,谁给了你生杀大权?袁崇焕自知理亏,身子是趴下去谢罪了,心里可没当一回事。
这种处理军务中的独断与自负,终于随着袁崇焕权力的增大,走到了擅杀毛文龙的地步。
此时的袁崇焕觉得,辽东东江总兵毛文龙,在他蛋糕上划了一道,割据地方。他要统一军权,就容不得这粒沙子。于是,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手持尚方宝剑,逮捕同时拥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当众宣布他的十二条罪状,将其“咔嚓”了。
百姓议论、大臣非议,都在其次,关键是,崇祯皇帝“骇然”了。
在已经恶化的君臣关系中,袁崇焕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北京保卫战。
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吸取了宁锦之战的教训,绕开了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陈兵北京广渠门下。
袁崇焕这个时候,也不知是不是真急昏了头,他带着自己的铁骑,跟着皇太极后面跑进了关,一路都没有布置阻击,丢掉了三河、香河、
顺义等北京近郊县,直接跑到广渠门前,才和皇太极对上阵。
这一来问题大了。没有勤王圣旨,你带兵进京干吗?要造反吗?就是不造反,也是纵敌深入了!
严寒的北京冬季里,袁崇焕领九千兵,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十万大军。战争,不可谓不惨烈;胜利,不可谓不悲壮。但,一步错,步步错,还来不及体味京师得保的狂喜,一轮残阳,已映出了紫禁城如血的朱批:逮捕袁崇焕。
此时,战场上早输得没脾气的皇太极,把握住了最后机会。
他叫了北京保卫战中俘虏的两个太监,上演了最古老的招降和反间之计。
一切都是那么老套。两个太监逃回宫里,向崇祯帝报告:“皇太极的军队之所以能成功入关直逼京师,是袁崇焕放纵所致,后来皇太极主动撤回关内,也是与袁崇焕密谋的欲擒故纵之计。此前,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也是为了削弱明朝在辽东的防御能力。袁崇焕已经向后金投降了。”
拙劣的谎言,却碰上了深深猜忌的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被关押了八九个月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对袁崇焕处以极刑。
最悲哀的一幕来临了。英雄临刑,自误误人。在百姓唾弃中死去,才是袁崇焕最大、最无法申诉的冤屈。
明史就这样怆然落幕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