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话题作文语言创新佳作例评(4)

中考优秀作文
2012/3/20
本文小作者先从中学生的智力上、心理上入手,直言传承民族文明的宏伟工程需要在中学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中间有婉言相劝,劝戒中小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华夏文明的优秀的传承者。这是这个年龄段的侧重点。接着直言外国动漫文化也是鱼龙混杂,中间有婉言相劝,劝戒中小学生年龄段的不同也就意味着侧重点的不同,要先学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最后直言说出小作者的观点。这样写来一波三折,迭沓起伏,引人入胜。
[延伸演练]
以“留在照片上的记忆”为文,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表达上要求运用直婉交错来写。
第三式 名言填彩 累累贯珠
[技法透视]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华丽的语言与丰富的变化著称于世。读其剧本,只觉妙语如珠,应接不暇,大师驾驭语言的“柔软体操”跳得出神入化,令人折服。
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伟人、革命领袖、当代各行各业突出的名人,他们的言论、著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有的观念已成为公认的真理。我们在写作时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名言警句、格言智语,可使文章增色添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名言填彩”。
1、运用警策性强的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使得考生的作文富有哲理和思辨色彩。如《欲速则不达》、《“白马非马”与“白马是马”》等题目就是这样。
2、在文章内容里巧用名言警句,可获得思辩美。一个普通的意思,一旦使用了名言警句,就会使语言焕发出光泽,激发出魅力,读来累累如贯珠,辞采华美而自然流畅。如: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淹则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选段中多处运用名言警句,富有诗意,使议论精巧而又形象。
引用名言警句要确凿,不能曲解原文语意,不能张冠李戴,否则不仅不能起到增色添彩的效果,反而暴露了知识缺陷。引用时也要做到精选,用多了则成了“掉书袋”,反使文章呆滞、枯燥。
[佳作平台]
人生是一首诗
安徽歙县二中 胡娇艳
杂花生树,草长莺飞。江南正是好风景,莫错过。
细雨蒙蒙,柳树飘轻,撑一油纸伞,拨开川南如丝的细雨,徜徉于“小桥流水人家”;抑或披蓑衣,戴斗笠,去水边,赏“池上青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之恬淡,悠然垂钓;抑或学孟公卧席春眠,闻啼鸟,夜来听雨,晨起数花落。
风和日丽,蜂飞蝶舞,骑一毛驴踏青,依路而行,吟几句“迟日江山丽,清风花草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类的诗句,叫人如坠春梦;抑或去林间赏“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之绚烂;抑或学张旭作山中留客,弄春晖,入云深处,“沾衣”亦如何?
人生得意须尽欢。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段文字长短句交错使用,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舒缓的长句,使人感受到春回大地、万物舒畅;急促灵动的短句,则突出了春天万物的活跃。如此优美的语言,把春天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再看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两段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