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

自我评价
2012/1/6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融入真情,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教师要善于 “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切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辞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进而指明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4.强烈的启迪性
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善于通过巧妙的教学评价,启动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吸引他们注意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
二、坚持“同化”,让学生互评成为促进学生共同进步的支撑点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照中认识自我。
1.营造氛围,调控状态
生生互评,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评价。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差生”无动于衷,这不行。我们还应该防止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
2.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平时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学生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较真实,较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在评价过程中,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有的则不能,特别是在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及平时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尤为明显。评价自己的好朋友往往夸大优点,隐去某些缺点;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倾向于夸大缺点,隐去某些优点;还有的学生因为害怕得罪同学而只说优点,不提缺点,或干脆以“我对该同学不了解,因而不好加以评价”来推辞评价。针对这些情况,要相信学生,要相信他们的参与有助于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积极引导他们以一种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